翻開南華野生菌從“山貨”到“山珍”的“蝶變”之旅,驀然間,小小野生菌已悄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正是南華人多年來扎實穩健的每一步,才成就了名至實歸的“野生菌王國”。
2006年,南華縣野生食用菌產量7700噸,商品交易量達3100噸,產值9900多萬元;2015年,全縣野生菌集散交易量6738噸,交易額達4.08億元。近10年時間,數字的變化,記錄著野生菌發展變化的點點滴滴,見證了野生菌產業的快步成長。一路迅跑,南華野生菌產業實現了從“造勢”到“造名”再到“造財”的突破,完成了從 “山菌”到“山珍”的漂亮轉身。
打造野生菌行業風向標
南華在中國版圖上非常微小,作為一個縣級行政區劃,縣國土面積234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96%;常住人口僅24萬人。但就野生菌而言,南華又很大,坐擁1萬多噸的野生菌年儲量,境內目前已知野生食用菌種類290多種,約占全國野生食用菌930余種的31.2%、占云南省670多種的43.3%,松茸、塊菌、牛肝菌、雞油菌世界四大名菌和經濟價值較高的羊肚菌、干巴菌、虎掌菌、雞 [堰][從]等野生食用菌均有分布和生長。
野生菌,是大山賜予南華人的一種神奇美味。進入七月,隨著時光的腳步,走進 “野生菌王國”之稱的南華,雞 [堰][從]、塊菌、牛肝菌、雞油菌……這些散發著鄉土氣息的野生菌,用一縷縷讓人難以抗拒的鮮香,深深地觸動著人們的味蕾;菌農豐收的喜悅,垂涎欲滴的山珍美食,無不彰顯著野生菌王國的變遷與發展,散發著南華野生菌 “情緣”。
野生菌成就了南華。早在2007年,就獲得“野生菌王國”、“中國野生菌之鄉”、“中國野生菌美食縣”的美譽。每到野生菌收獲的季節,全縣約有8至10萬人參與從事野生菌采摘、加工、運輸。作為西南最大的野生菌交易集散地,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野生菌匯聚南華進行交易,2015年,全縣野生食用菌集散交易量達6738噸,交易額達4.08億元,野生菌加工企業實現產值4.36億元,野生菌年產值達到7.34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676元。至7月3日,全縣野生菌集散交易量達563.53噸、交易額3128.91萬元,野生菌產業成為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又一新的亮點。
為防止過渡、無序采摘,南華縣制定了《林權流轉和封山育林育菌管理辦法》,大力推廣集體林權個體承包、聯戶承包和對外承包等經營模式,率先實行“封山育菌、承包經營、規范采收、市場建設、培植龍頭企業”等管護措施,一方面通過封山育菌,保護野生菌種質資源,另一方面不斷推進采摘標準化,野生菌畝產量由10多年前的一公斤左右提高到現在的4公斤以上,出臺的牛肝菌、松茸采集方法標準已上升為全省的行業標準。
打開中國·南華野生菌信息港網頁,野生菌南華指數清晰記錄了各類野生菌每天南華市場的交易價格,成為了行業第一風向標,指導著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野生菌交易價格,南華在野生菌市場有了話語權。

豐富特色舌尖美味
蘇州有大閘蟹,南華有野生菌。吃菌到云南,云南吃菌到南華。南華野生菌因富含單糖、雙糖和多糖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元素,所含的營養物質有促進新陳代謝,延緩器官衰退,增加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早已名聲在外,這無疑讓野生菌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奢望,舌尖上的美味。
南華的廚師對野生菌烹飪很有研究,野生菌被用來煎、炸、煮、烤、腌、涼拌,野生菌菜肴不斷推陳出新,各家餐館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招牌菜,菜品之豐富,菜名之獨特,讓人瞠目結舌:冷拼迎客松、土司干巴菌、松茸燉雞、蘭花雞 [堰][從]、百合爆牛肝菌等形形色色,精妙絕倫,風格各異。
在南華,對于野生菌美食,煎炒、油炸、涼拌、火鍋……只要是能想到的烹飪方法,當地人都可以用來做出一盤野生菌美食——涼拌松茸、塊菌,腌制杉老苞、刷把菌都是南華人獨創的美味菜肴。
野生菌火鍋在南華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道菜,用山區土雞或者臘鵝熬制的高湯里,放進各種野生菌后一鍋煮,嘗一口菌子,你能咀嚼出雞肉一般綿韌的感覺。
野生菌系列美食開發讓一大批餐飲企業名聲大噪,全縣共發展野生菌餐飲企業520家、從業人員近2000人,10家餐廳被省烹飪協會指定為“中國南華野生菌美食縣指定接待餐廳”、9戶餐飲企業被冠名“云南餐飲名店”,9個菜品45道菜入選“云南名菜”,南華野生菌美食從南華小鎮逐漸走向楚雄、昆明、北京等大市場,特別是2014年10月,南華把“中國南華野生菌王國·南華野生菌專供餐飲名店”的20塊牌子掛到了深圳。其中,7塊掛到了五星級飯店,小菌子實現了從山間到餐桌“山珍”的轉變,也因南華人探索的獨特的野生菌烹飪方法,積淀了健康向上的野生菌文化和獨具特色美食文化。
“沒有什么菜肴能替代野生菌,野生菌美食路會越走越寬。”作為南華野生菌餐飲業發展的見證人之一的黃文波感言。

走上高端走向國外
僅滿足于野生菌市場的鮮貨交易,“靠天吃飯”,這并不是南華人的一廂情愿。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讓產品走向高端、走出國外,這才是南華人的終極追求。
位于南華工業園區的南華縣咪依嚕天然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目前已開發出凍干野生菌十多個產品,主要銷往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并出口到意大利、法國等多個國家。“我們通過真空零下60多度凍干的野生菌產品,出口多個國家。其中凍干松露、松茸產品,產值將近翻了3倍;利用納米技術加工成易于人體吸收的野生菌微粉,產品價格實現了翻番。”公司董事長余躍先告訴我們。
同樣,在位于縣城東南面的南華恒沅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內,5000多平方米的廠房整潔有序,廠房內,冷鏈速凍加工生產設備、配送設備、檢驗檢測設備一應俱全,工人們正忙著清洗、解凍、裝罐……2013年8月正式投產的南華恒沅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加工野生菌罐頭、干片、速凍等產品,年生產速凍野生食用菌及蔬菜產品能力達3758噸, 2015年實現工業產值16755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708萬元,實現利稅427.7萬元。
依托豐厚的野生菌資源優勢,南華縣圍繞“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原則,集中力量培育特色產業集群,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在南華縣城,現已有欣泰、新世紀、騰龍、恒沅、咪依嚕等具有一定規模的17家野生菌加工企業投入加工生產,有4戶企業被省林業廳認定為“省級龍頭企業”, 其余從事野生菌買賣的菌商在南華不下于2000戶,每戶相對固定聯系2至3戶企業,構成了縣城里物流、人流、信息流匯聚。“世紀華寶”、“振彝”、“華泰龍”、“宏怡”、“恒沅坊”分別被認定為“云南省著名商標”。
“通過對野生菌的精深加工,不僅增加了野生菌的價值,也延長了野生菌的食用周期,進而擴大了銷售網絡,讓野生菌有了更多出路。加工后的野生菌價值算下來翻了近3倍,特別是由新世紀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松茸珍飲料,成為了全國唯一一款菌子類飲料,松茸的附加值提升了10倍以上,目前這一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供不應求,另外還銷往日本、俄羅斯和歐盟國家等地,長在南華深山的野生菌走上了國際市場”。縣經信局局長梁啟昌介紹。
讓世界品嘗“南華味道”
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要求,南華充分發揮野生菌資源優勢,高起點規劃建設野生菌產業園區,提出了 “一基地、一園、一市、多點”的野生菌品牌戰略,不斷鞏固擴大封山育菌基地,提升改造南華野生菌交易市場,在建的老洪山工業園區規劃2至3平方公里的野生菌產業園區,建設野生菌美食文化體驗中心,規劃野生菌的采摘觀光區、野生菌美食街;加強與中科院專家的合作,推進野生菌科技研發,引導和鼓勵野生菌龍頭企業成立產品研發中心,加強技術創新,建立完善野生菌生產的關鍵技術標準、質量檢測和控制體系,不斷提升野生菌產品的附加值。
讓世界嘗到南華味道,是南華人永恒的堅守。為讓南華野生菌香飄世界,在對野生菌進行精深加工的基礎上,南華縣還積極“觸網”,讓野生菌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2014年6月,“中國·南華野生菌信息港”正式上線運行,通過微專刊、微烹飪指南、微支付等服務能更好的與消費者形成互動,搭建起全縣野生菌產業信息、行情信息、供求信息交流共享的平臺。2015年,南華縣搶抓被列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機遇,投資300多萬元打造了5000多平米的南華縣電子商務廣場,邀請南華郵政、百事匯通等縣內物流快遞企業免費入駐電子商務物流中心,以南華騰龍物流、元寶物流為代表的大型物流公司快速發展,龍川、沙橋、雨露、五街等一批鄉、村電商服務站(點)相繼建成,累計發展電商企業35戶。
為提高“野生菌王國”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更多的人分享到南華野生菌美食。今年8月8日開始,南華縣還將舉辦中國·南華第13屆野生菌美食文化節,在開展野生菌美食大賽、菌王選拔賽、群眾文藝展演、瑞特杯才藝大賽、鎮南古城文化旅游活動周、招商項目推介暨項目簽約儀式等系列活動的同時,還將召開由中國菌物學會和南華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16中國·南華野生菌大會,屆時將邀請國內野生菌知名專家學者共商發展大計,同繪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