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近年來,山東省莘縣不斷向農業注入科技力量,打造出新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產業借“梯”登高。位于該縣的富邦菌業吸收荷蘭、西班牙技術成果,自主開發了新型周年化高效出菇棚,獲得了國家新興技術發明專利,并推廣至山東、河南、北京、河北、陜西、安徽、浙江等地。
據了解,這種新式菇棚配備有可控式空調,一年栽培4-6個周期,單產可達到18公斤/平方米以上。據該技術的發明者介紹:“富邦菌業的這項專利為雙孢菇栽培帶來了一次新的革命。”
此外,莘縣以縣鄉兩級科技示范園區為龍頭,以科技推廣機構為支撐,大力組織了系列科技創新和名優品種、先進種植技術成果的引進推廣應用,同中國農科院等國內13所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同以色列海澤拉等登陸中國的10多家世界頂尖的國外優質種苗公司密切合作,根據國內外瓜菜菌發展動態,有計劃地組織名優特新品種和先進種植技術引進推廣。其中,江南大學與山東奧瑞食品聯合在莘縣建立了食用菌加工工程技術中心,該中心正在申報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與同舟菌業合作在莘縣開發有機食用菌栽培。全縣每年引進推廣新品種20多個,引進推廣實用技術10余項,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面積達到85%以上。
為進一步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全縣建有200畝以上的瓜菜菌標準化基地達到90處,高產高效示范村80余個,科技示范戶2000多個。科學安排茬口,充分利用優勢資源。莘縣在剛發展保護地生產最初的幾年里,全部是單一品種的一茬生長。為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莘縣逐漸摸索出適合蔬菜生產的品種結構調整模式。形成了草菇—秋延黃瓜—早春蕓豆、秋延西紅柿—早春香瓜、秋延辣椒—早春西瓜間套豆角,草菇—雙孢菇等輪作、間作生產模式。輪作、間作生產模式不僅提高復種指數,提高了效益,而且,極大地改善了土地營養不平衡帶來的產量、品質下降和病蟲害的曼延,并開發出了夏季高溫悶棚滅菌,香瓜套袋,富硒功能香瓜種植,智能化育苗,防蟲網、黃板誘蟲、紫光燈殺蟲等蟲害防控,食用菌栽培廢棄料綜合利用,杏鮑菇大袋定位出菇等系列先進技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