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指導菇農運用先進的生產經驗和科學技術進行食用菌生產和研發,達到快速脫貧增收致富的目的,服務菇農,解決菇農在生產中遇到的各環節難題,由中國食用菌協會直接指導、中國食用菌協會菇農合作社分會具體承辦的“食用菌扶貧萬里行”活動于今年4月正式確立。活動成員由食用菌各領域最頂層的學者教授、最基層的實戰技術骨干以及相關部門的領導專家、營銷高手及其相關組織成員組成。
5月27日到30日,應寧武縣委、縣政府及縣食用菌協會的邀請,在中國食用菌協會會長張祥茂的率領下,“食用菌扶貧萬里行”活動第一站在山西寧武縣啟動。
人口貧困化問題始終是影響寧武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的“癥結”,有著突出的地域特征,貧困人口多、貧窮程度深、覆蓋范圍廣、脫貧難度大,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穩定脫貧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為了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縣委縣政府決定以扶貧攻堅為突破口,著力把食用菌產業培育發展成寧武縣新型農業產業、帶動千家萬戶增收致富的富民產業,通過近年來的發展,已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效益,建立了以懷道千畝食用菌產業園區和洗馬坊農業集約化經營科技示范園區為龍頭,輻射帶動周邊鄉村發展食用菌產業,以合作社牽頭,吸收貧困戶進行食用菌種植。
雖然政府扶持食用菌生產的力度很大,菇農的生產積極性也很高,但由于食用菌生產歷史短、經驗不足,技術落后導致寧武縣的食用菌生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技術瓶頸難以突破,急需技術支持與指導,提升產業發展后勁。縣人大副主任、食用菌協會會長劉萍全盤統籌指揮,積極與中國食用菌協會菇農合作社分會聯系要求派領導專家來實地指導,結合寧武縣片區扶貧培訓計劃,共同為培訓菇農出力。同時,他們為了吸引更多的菇農參與此次活動,利用電視、網絡做了一系列的宣傳報道,因而在27日晚上的實戰交流課就迎來了近300學員聽課。28日,除本縣菇農外,其它鄰縣的菇農聽說國家協會派專家來實地指導也是聞風而動,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再加上鄉土人才、農技人員、大學生村官、片區基地負責人和菇(菜)農及農村專業合作社代表,本定為200人的會議一下激增到400人。
“菇農虛心求教,專家言無不盡”是這次寧武扶貧下鄉的一個最大特點。28號在等早餐的時間,菇農就圍著邊銀丙教授咨詢為何菌棒不出菇、為何出黃水、為何爛棒......問題一個接一個,斯文的教授一點架子也沒有,不煩不躁,餓著肚子仔細講解,耐心回答,菇農們聽得是不亦樂乎,一個個喜笑顏開,滿意地點著頭。在邊教授課堂互動時,學員們一點也不“客氣”,有什么問什么,有什么說什么,一環扣一環。有時學員問問題思路不清晰,邊教授會循循善誘地幫他們厘清,為他們樹立對食用菌生產的嚴謹而科學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