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姆式服務促進優勢產業快速崛起
“上世紀80年代已形成全國最大的椴木香菇生產基地,這是很好的優勢,西峽農民種植香菇至今已有十幾年歷史,前期多以內貿形式銷售到福建、浙江和湖北等省,進而銷往世界各地。”劉強介紹說,這種模式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出口香菇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是菇農們得不到實惠,整個產業發展不起來。
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作為國家設在南陽的主管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始終以促進南陽本土農副產品出口作為重中之重,從2004年開始關注西峽香菇出口情況,他們抓住2008年國家局強調農產品出口源頭管理的時機,及時介入開展深入調研。
對振興西峽香菇充滿焦慮的南陽檢驗檢疫人,敏銳地感覺到這是產業轉型發展的重大機遇,一定要盡快實現西峽香菇直接出口,切實保障出口質量安全,同時把西峽菇農應該得到的利潤留在西峽。
強力幫扶成就農產品出口第一大縣
2008年8月,我省第一家縣級檢驗檢疫辦事機構在西峽縣設立。西峽辦事處成立后,從加強源頭管理入手,強化西峽香菇區域化管理,全面推進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以期打造“中國香菇”標準化基地。
2008年7月,西峽香菇標準化示范區項目被正式列入第六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2010年11月,順利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的現場考核,成為全國首批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河南省唯一一個國家級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
通過兩個示范區的建設,既創新了管理模式,又調動了當地政府的積極性,形成了聯合協作的工作機制。曾任西峽辦事處主任的劉萬峰稱,通過推行標準化種植和加工控制,西峽香菇質量明顯提高,出口香菇檢驗檢疫合格率明顯上升。
以“西峽經驗”籌謀跨越式發展新輝煌
從2008年開始,西峽香菇踏上了跨越式發展之路。近幾年來,出口額逐年攀升,2008年出口額3200萬美元;2010年出口額首次超過1億元,達1.12億美元;2013年出口2.8萬噸,貨值4.1億美元;2014年出口香菇及其制品4.1萬噸,貨值5.7億美元。
通過幾年來幫扶西峽優質農產品出口的生動實踐,我們深深感到要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要突出重點、全力以赴,要密切協作、持之以恒,要善于學習、吸取經驗,要借勢助力、成人達己。”劉強用堅定不移的口氣說,南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已經謀劃了新的措施,要在現有基礎上著力幫扶企業產品上檔升級,拉長產業鏈條,擴大出口品種,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進食用菌產業的出口,使其走向全球。
事實證明,南陽香菇出口潛力巨大,“西峽香菇”品牌已得到市場認同,要切實利用好這一特色資源優勢,使檢地雙方形成整體合力,樹立南陽香菇的品牌文化,把香菇出口產業發展做成推動南陽市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