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畢業后,流轉土地種植茶樹菇,對劉曉容來說,創業的動力來自于激情和夢想。
劉曉容是洪雅縣東岳鎮趙彎村人。2011年,她無意中得知一位老師辭職種植茶樹菇發家致富的故事,產生創業的沖動。次年1月,她辭去紡織廠的工作和丈夫一起到東坡區松江鎮,開啟創業之旅。
嘗盡酸甜苦辣 收獲創業首桶金
萬事開頭難。種植茶樹菇,場地的選擇就是首要困難。綜合交通便利性、跟師傅學習種植技術的方便性、銷售市場的開闊性,劉曉容最終決定把場地選在眉山。
場地租賃難題迎面而來。“租地建設廠房的過程中,當地農戶看我年輕,對我很不放心。”劉曉容說,為了實現創業夢,經過一個多星期與農戶面對面的溝通,在當地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她終于在東坡區松江鎮扎下了根。
工價高左右為難。當地勞動力少,工價偏高,對劉曉容來說,想要請到工價相對低一些的工人十分困難,不請工人,勞動量又太大。“為了節約資金,最后只能全家齊動員,8個人加班加點地干。”劉曉容說,家人是她的財富,更是幸福所在。
土辦法解決大問題。初來乍到,種植技術不夠成熟,生產管理不得不邊干邊摸索,她因此經歷了不少教訓。2012年4月,第一個蘑菇大棚建成,全家人用了一天的時間把一萬多個菌袋有序放進了大棚,結果當晚大雨傾盆,大棚被風吹壞,很多菌袋被淹。次日見到“慘烈”場景,劉曉容一下就癱坐在地上。“不管怎樣,我都要拼一下!”強忍著心里的難受,劉曉容和家人拿起瓢、臉盆,把大棚里的水不停地往外舀,足足花了一天時間,才將雨水清除干凈。幾天后,挽救成功的菌袋長出了菇苗,6月中旬開始產菇,由此,劉曉容收獲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提供技術支持 帶領鄉親同致富
這兩年來,劉曉容種植茶樹菇都親力親為,曾4次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她的種植技術不斷成熟。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種植規模逐步擴展開來:從啟動資金40萬元發展到目前資產120萬元;大棚從最初的3個發展到28個,新的大棚還在陸續搭建中;產量也不斷增加,年銷售額可達12.5-15萬公斤。
在富起來的同時,劉曉容沒有忘記周圍鄉親對她的支持和幫助,她不僅解決了當地30余人的就業問題,還通過積累的種植經驗幫助周邊農戶種植菌菇,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實現共同致富。
本著“自產自銷,批零同步經營”的理念,劉曉容到農貿市場建立了批發點和主要零售點,打開了市場銷路。
“下一步將擴展規模,打造過硬的產品質量,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近日,劉曉容說起未來規劃時充滿信心,“我很看好茶樹菇的干貨市場,引進了烘干機,準備向干貨市場進軍,準備開墾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