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岑鞏縣著力厚植特色優勢,以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出發點,著力培育茶樹菇主導產業,走出了一條穩固長效的產業扶貧之路,讓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近日,由縣級國有企業貴州鴻林菌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茶樹菇標準化生產車間正式進入投產,正常投產后可實現每天生產菌棒10萬棒,年產菌棒2000萬棒,年利潤達600多萬。
走進貴州鴻林菌業有限公司,看到一排排標準化廠房映入眼簾,機械轟鳴,各個車間正在有序作業,隨處可見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周琴是大有鎮臘恰畈村村民,以前一直在外務工,2020年因照顧家庭,沒有外出。貴州鴻林菌業有限公司標準廠房投產后,她成了這里的一名員工。
“現在很方便,我從家里面來這上班也就幾分鐘時間,在這干活是計件的,一個月有3000到4000塊錢。”周琴說道。

像周琴一樣選擇就近就業的群眾有50余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現顧家增收“兩不誤”。 “現在公司剛正式投產,目前解決了50—60人的就業問題,公司在正常投產后,可以解決150人左右的用工。”貴州鴻林菌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田洪湖介紹道。
貴州鴻林菌業有限公司標準化廠房于2020年6月開始修建,總占地約30畝,總投資1800萬元,分為原材料、菌包生產、接種等5個標準化車間,具有完善的生產鏈,是一家專業生產菌包、茶樹菇種植、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實體化公司。
“我們廠房生產包括攪拌、裝袋、滅菌、接種都是高標準的設備來完成操作,極大的保證了菌棒的成活率,產能達到每天10萬棒。”田洪湖說,現在我們公司主要是以菌棒生產為主,老百姓負責種植,我們負責技術指導,然后進行產品回收深加工,銷售到其他地方,讓產品多樣化、多元化注入市場。
提升標準化能力不僅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營銷運作、統一資源共享,助力岑鞏縣茶樹菇產業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提升整體效益、促進農民增收。也讓老百姓更加有“賺頭”。同時,該企業以臘恰畈村林下茶樹菇產業基地為示范點,通過“公司提供菌棒和技術指導,農戶參與種植、加工,公司再保底回收”的模式,持續擴大產業發展規模,拓寬更多群眾的增收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