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縣以“一朵菇”鋪就了全縣43萬人民的致富路,并且造福全國各地農民。經過近40多年不斷努力,目前古田縣已成為全國產業鏈條更全、專業分工更細、種植品種更齊、生產規模更大、科技創新更強、銷售市場更廣、品牌效應更響的“中國食用菌之都”。隨著食用菌產業的蓬勃發展,銀耳、竹蓀等昔日宮廷宴品如今已成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上世紀60年代初,勤勞智慧的古田人就開始椴木栽培銀耳;70年代中后期,先后試驗成功銀耳瓶栽和銀耳袋栽技術,在全球首創了食用菌袋栽技術,使銀耳生產成本大大節省,普及推廣到了偏僻的山村;80年代,成功開發了銀耳棉籽殼代料栽培技術,使北方大量棉籽殼變廢為寶,有效解決了菌林矛盾;90年代以來,又先后發明了香菇室外袋栽和竹蓀生料栽培技術,實現了黑木耳南方栽培技術和茶薪菇菌種攻關、配方創新技術的突破。
近年來,古田縣食用菌生產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自動層式涼菇架及前處理加工操作臺、食用菌菌棒打孔貼膠帶一體機、自動微電腦高壓滅菌設備、液體菌種技術和凈化車間等一系列機械設計、技術創新和工藝革新的涌現,極大地推動了產業發展上一新臺階。同時,營銷模式也實現華麗轉身,渤海商品交易所在古田設立銀耳交收運營中心,實現了銀耳交收提貨“通存通兌”;成立食用菌協會電子商務分會和設立了全國首個食用菌專業電子商務創業園,使食用菌營銷率先邁進電商時代;此外,著力實施食用菌品牌戰略,全縣食用菌產業擁有1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福建省著名商標,6個寧德市知名商標,4家企業銀耳產品被省政府授予“福建名牌產品”稱號。
古田人民從食用菌獲得效益的同時,還無私地把“古田模式”的食用菌栽培技術迅速推向全國,各國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參觀學習,許多古田縣食用菌技術能手受邀到全國各地傳經送寶,帶動了全國食用菌產業的迅速崛起,被業界稱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古田現象”。同時還被聯合國南南合作組織(TCDC)確定為國際培訓基地,為第三世界的人民帶來了福音。
古田的食用菌營銷隊伍遍布全國、走向世界,產品銷往日本、東南亞、歐洲、美洲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買全國,賣全球”的格局。特別是銀耳產品,“十分天下有其九”,一直占據著全球市場份額的大頭,形成了“哪里有食用菌,哪里就有古田人;哪里需要食用菌,古田人就將食用菌送到哪里”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一大批土生土長的古田“食用菌專家”和走南闖北的“古田商幫”,堅持不斷創新發展,讓古田食用菌產業始終保持一枝獨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始終保持較快發展,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始終走在閩東最前列。古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發展,制訂出臺了《促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九條意見》,縣財政每年安排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資金1000萬元、普惠金融資金1000萬元,扶持傳統菇棚改造、設施栽培、精細化分工生產、科技成果轉化、精深加工、名牌產品培植、質量標準監管、營銷上市等,加快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2012年古田農民人均純收入成為寧德市首個突破萬元大關的縣份,2014年全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06.7億元,比年初增加12.5億元;各項貸款75.2億元,比年初增加15.8億元,增速居全市第一;2014年古田再次躋身福建省“十佳縣”行列,并榮膺“中國食用菌之都”榮譽稱號。
今年,古田縣又提出,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農產品主產區”的功能定位,按照寧德市委、市政府加快食用菌轉型升級的要求,加快推動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實現由主要追求產量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變,由千家萬戶粗放型生產向專業化分工、標準化生產轉變,由簡單加工銷售向精深化加工、精細化營銷轉變,由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循環利用轉變,推動“中國食用菌之都”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