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茬蘑菇長得特別好,摘下來馬上運走,半個小時之后,就到了乾安城里的市場了!”臘月寒冬,在乾安縣鱗字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林字村食用菌種植戶鄒成立的大棚里暖意融融。此刻一朵朵嬌嫩的蘑菇如花綻放,忙著采摘蘑菇的鄒成立心里也笑開了花:“我家現有16棟食用菌生產大棚,經營面積7000平方米,去年賣食用菌的收入接近50萬元,這個好年頭讓我們全家人真高興!”
鄒成立告訴記者,1994年秋季,他參加了鄉里舉辦的平菇栽培技術培訓班,初步掌握了一些食用菌栽培技術。后來,自籌資金10000多元,在自家院子里建起1棟100平方米的大棚,在村里開始帶頭發展食用菌生產。在剛開始時,由于生產技術不高,缺少管理經驗,曾經做了賠本的生意。在村干部的引導下,他多次到外地參觀學習,聘請技術人員到家指導,解決了食用菌生產的關鍵問題。為了把食用菌生產做大做強,1995年又投資5萬元建起3棟平菇生產大棚,使生產面積達到600平方米,自己培育菌種,使生產出來的平菇產量高、質量好、成了市場的“搶手貨”。2004年春季,鄒成立到江蘇高郵食用菌研究所學習用液體發酵食用菌的先進技術,后來投資10000多元購買了食用菌液體發酵設備,改用先進技術培育菌種,由過去一年只能生產一期,改為春季生產一期,秋季生產一期,效益翻了一番。為了發展棚膜產業現代化生產,鄒成立將食用菌生產基地安裝了自動噴水設備、自動卷簾機等先進設備。每年可裝10萬菌袋,一般年景可獲純收入20多萬元。
據村民們介紹,2014年,鄒成立對過去老式的8棟生產大棚進行改造重建,大棚總數共計16棟,生產面積達到7000平方米,年收入達到50多萬元。在他的帶領下,林字村掀起了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新高潮,2013年秋季,全村新建新型食用菌大棚9棟,經營面積10000多平方米,2014年春季正式投入生產,僅此一項全村農民增收120多萬元。按照較好年景計算,發展食用菌產業是種植玉米收入的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