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產業工廠化標準化成趨勢
在春秋菌業合作社,記者看到雖然規模不大,但培養室、育菇房,都是高度集約化的設施。
而坐落在阜寧縣益林鎮的江蘇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是鹽城市規模較大的雙孢菇工廠化生產企業。該公司由福建客商林文才2012年投資3000萬美元建設,公司年消化秸稈5萬噸,有38個大型育菇房,每天出產鮮菇10噸。
公司負責人林俊英說:“目前與我們合作的草業合作社有18家,除了阜寧境內,還有淮安、泗洪等地的送草過來。”
公司今年計劃再建20多個菇房,同時在附近的管計村建示范基地,帶動當地40多個農戶搞雙孢菇栽培。
在四季恒溫的菇房里,記者看到幫助采蘑菇的都是50歲以上的當地農民,益林鎮振業村8組的馮乃香64歲了,在這兒打工,一個月也能拿到2000多元。
“在我們這兒工作,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活計不重,離家又近,有免費的食堂、宿舍,目前廠里有工人70多個,不過還缺人。”談起發展食用菌產業遇到的困難,林俊英還提到,夏季收麥子,政府要求秸稈切碎還田,但麥稈長度低于30公分,用來做基料,處理起來不方便。
從市農業資源開發局,記者了解到,鹽城市現有年銷售額在千萬元以上食用菌龍頭企業近100家,集約化、工廠化、標準化生產的興起,為食用菌產業的現代化經營水平作出了貢獻,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也得到了提高。全市已形成了以射陽四明、千秋、臨海等地為主的輸出型平菇、金針菇栽培產業區,以大豐江蘇久禾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主的全國最大的杏鮑菇恒溫工廠化生產基地,以阜寧益林、三灶等地公司加合作社模式為主的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基地,以濱海界牌、八巨等地富川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為主的金針菇、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基地的格局。食用菌栽培品種也從蘑菇和袋栽平菇為主,發展種植了金針菇、草菇、猴頭菇、靈芝、高溫蘑菇、毛木耳、雞腿菇、灰樹花、茶樹菇、真姬菇、杏鮑菇等十多個品種,形成了多品種系列開發的格局。至2014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了2534.88萬平方米,是10年前的5倍,產量為37.33萬噸,產值達到了23.4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