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日報消息(記者 陳恒康)3月28日,記者在蕉城七都河乾村的反季節袖珍菇種植大棚里看到,菇農一邊開采出售部分袖珍菇,一邊進行菇棚濕度氣溫調理與消毒,保證袋菇的穩產高產,以利獲得最佳種植生產效益。目前,反季節袖珍菇正成為河乾村的新興產業,種植量已發展到100多萬袋,成為春播的一大亮點。
今年河乾村的春耕生產,在市區農技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經過對周邊地區市場需求的調查之后,農民們從福州市羅源縣引進最新科技成果培植的菌種。該品種適應冬春時節種植,種植地適宜了話可延續到夏天。七都地區引種反季節袖珍菇恰好是接草莓的收尾期,反季節袖珍菇的引種將田地的利用率提升到最佳點,種植生產效益也得到顯著提高。為農業生產增量與增效拓寬了渠道。據菇農介紹,目前開采的上等袖珍菇,市場銷售價每公斤達到8元多,平均價格每公斤約為6元多。一袋菇的成本約為一元左右,反季節袖珍菇種植管理得好,每一袋的產量大約為六至八兩上下。現在袖珍菇的脫水烘干處理技術也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