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成都市冬蟲夏草行業協會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國內冬蟲夏草流通渠道經政府相關部門批準成立的首個經營性行業協會,也標志著四川 冬蟲夏草行業發展將有自己的行業標準。
據了解, 冬蟲夏草是一種生長在高寒地帶的蟲草,具有價格高、數量少和效果好等特點。每年, 冬蟲夏草全國每交易量在100噸左右。其中70%主要銷往國內,30%出口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一些不法分子打著冬蟲夏草之名,用衍生品和冒充品欺騙廣大消費者。”成都市冬蟲夏草行業協會會長鐘雙全稱,社會上所謂的蟲草只是一個大概念,它不是真正的冬蟲夏草 。真正的冬蟲夏草干了后也是一根蟲,有頭有腳,身上三個紋路的地方就有一只腳,全身呈現為黃褐色。“ 冬蟲夏草 是有形、有色、有味,生吃回口略有甜味,一般民眾生吃感覺有點腥味。另外也是燉不爛,煮不葩、不掉色。”鐘雙全稱,蟲草沒有進入 國家藥典 ,約有200余個品種; 冬蟲夏草 就只有一個品種,而且是進入了 國家藥典 的。“好的冬蟲夏草 一根就值800元,與蟲草相比兩者之間的價格相差百倍。”鐘雙全稱,冬蟲夏草 是不能種植的,全靠 冬蟲夏草 自己繁殖。
據介紹,成都的冬蟲夏草每年的交易額上百億,也是全國最大的集散地之一,這里聚集了大量的生產銷售企業,因此急需制定冬蟲夏草安全生產標準、建立追溯體系等,這對規范冬蟲夏草市場管理尤為緊迫和重要。
“蟲草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追蹤系統,偷梁換柱、以假亂真都是迷惑消費者的常用手腕。”鐘雙全表示,為協助政府監管,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都的 冬蟲夏草 經營戶、 成都中醫藥大學 等多家生產、經銷、科研單位聯合設立了成都市冬蟲夏草行業協會。
據悉,該協會成立后將把重點放在 冬蟲夏草質量追溯體系的建設上,利用互聯網數據采集專利技術,從挖掘到交易做到全程跟蹤,保證 冬蟲夏草 產品質量。另外,協會還將作為第三方的檢驗、檢測機構,為消費者提供產品檢驗、檢測報告,并建立第三方賠付機制,若消費者買到問題產品,協會可先行賠付,為消費者提供信得過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