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日前,2015第二屆全國豬苓會議組委會正式啟動豬苓產業調研和會議選址等籌備工作。1月13日,2015第二屆全國豬苓會議組委會辦公室主任、藥倉網總經理楊郁,項目主管王飄云一行到達鳳縣。
鳳縣古稱鳳州,位居秦嶺南麓腹地,嘉陵江源頭,具備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和資源優勢,因此全縣大力發展中藥材人工種植經濟,鳳縣2002年省科技廳確定的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縣和國家級秦艽規范化種植示范其地,同時也是省政府確定的陜南中藥產業基地縣之一。
13號當天,鳳縣科技局副局長陳強及羅永忠主任隨同豬苓會議組委會考察組前往鳳縣留鳳關鎮葦子坪村對當地豬苓產業進行調研考察,并受到了該村吳村長的熱情接待。吳村長說,當初種植豬苓的技術得到改進和規范化后,在該縣幾十個鄉鎮范圍內掀起一股家家種豬苓、戶戶謀發展的種植熱潮,他本人就種了6萬窩。陳局長介紹,鳳縣強力推進各類項目建設,把豬苓生產基地建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項目來抓,豬苓在鳳縣發展較快,僅留鳳關鎮就有五十萬窩左右。為保持種源優勢及引進新的資源優勢,鳳縣會和外地不定期交換種源。陳局長和羅主任表示,如今豬苓種植技術已相對穩定,更多還須考慮如何引進深加工企業,形成產業鏈,加大開發和創新能力,規范標準化種植意識,這才是解決鳳縣豬苓產業發展的根本。
近年來,鳳縣立足資源優勢,搶抓歷史機遇,以加快構建中藥產業良性發展平臺,打造“秦嶺藥谷”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撐,以基地建設為重點,以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為核心,重點抓道地中藥材的發展、示范園、示范戶的建設、龍頭企業的引進培育和對藥農的技術培訓等工作,使全縣中藥材產業得到較快的發展:2014年,新發展中藥材1.4萬畝,其中柴胡種植1.17萬畝,新發展豬苓70萬窩,全縣中藥材留存達到5.2萬畝,其中柴胡種植最多,約為3萬畝;豬苓留存110萬窩,豬苓發展規模較大的村有瓦房壩村、長坪村、葦子坪村;林麝養殖現有8個養殖公司,加盟430個養殖場,今年新增林麝種源1578只,存欄達6080只,是全國最大的林麝人工養殖基地縣。2014年中藥材產業實現總收入(包括林麝)1.6億元,全縣農民人均2160元,其中,豬苓采挖30萬窩,收入5400萬元。目前,鳳縣中藥材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產業。
鳳縣科技局來彥平局長對此次調研考察活動非常重視,也很感謝豬苓會議組委會造訪鳳縣,考察當地豬苓產業及其它中藥材情況,在與調研組座談交流時,來局長表示全國豬苓會議是一個良好平臺,對促進全國豬苓產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這樣的會議應大力支持并積極響應。據悉:2015第二屆全國豬苓會議由中國菌物學會聯合易菇網舉辦,將于2015年4月召開,會議安排有栽培技術講座、特邀專家報告、學術交流報告等內容,會期還安排有展覽展示、豬苓產業聯盟成立籌備會議、基地參觀、招商推介等內容,預計將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豬苓產業從業者300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