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一位網友發帖稱,他一周前買來的金針菇放在冰箱里,拿出來時發現金針菇非但沒有一點枯黃的樣子,反而色澤鮮潤,還“逆生長”把保鮮膜都給頂破了。有朋友勸他說,這些金針菇肯定是加了激素,千萬別吃。
真的是激素讓金針菇在冰箱里實現了生長嗎?
根據常理,動物死亡后,機體就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很快會失去活性。那么,有沒有可能這一規律到了植物身上有所不同呢?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郁志芳說,從表面情況看,這些金針菇沒有有機物的合成,也沒有營養物質的積累,所以它表現的是靜消耗,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表明了,這些金針菇并沒有死。
郁志芳解釋,靜消耗就好比正常人雖然一天沒有吃飯補充營養,但依舊能維持正常活動一樣,蔬菜離開植株和土壤后,也會通過消耗自身的營養物質保持一段時間的活性。而靜消耗在植物的不同組織器官中表現不同,有的部分表現為生長,有的則表現為收縮。
郁志芳表示,常用于蔬菜生長的植物激素生長調節劑是只能在植物生長過程中使用的,對于采摘下來的,尤其是金針菇等有保鮮要求的蔬菜,是不會使用生長調節劑進行處理的,因為這樣做會導致菇體變軟、萎縮,口感和品質下降。
看來,摘下來的蔬菜繼續生長,是屬于正常的生物學現象。其實,除了金針菇、蒜薹之外,包括黃瓜、白菜在內的大多數蔬菜都有這種生長現象。并且,除了肉眼能夠看到的外形、顏色變化之外,在微觀世界里,這種生長變化也在進行。
郁志芳說,細胞組織結構的變化,包括細胞壁、 細胞膜等,如果用儀器測試會發現,植物內的鈣離子、糖分或者是蛋白,都在發生變化,只不過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而已。
生長條件改變了,這長出來的部分和蔬菜原本的組織結構一樣嗎,還能吃嗎? 郁志芳說,當然能食用,生長出來的物質本身就是植物的一個組織,完全是它自身的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