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正是清明雨紛紛,漳平市專門請來福建農林大學、三明市食用菌辦的菌草食用菌技術專家,深入新橋、拱橋、象湖、蘆芝、溪南等食用菌重點生產鄉鎮,現場指導菌農管理草栽食用菌,并送上有關科學種植書籍。菌草栽培試點戶、新橋鎮蓬湖村村民鄭開勤說:“專家科學指導,我們受益很深。”
食用菌生產是漳平市農業產業化特色產業之一。近幾年來,該市食用菌產業發展快,形成以新橋、溪南、象湖為中心的產業帶。原先由于食用菌生產過程需消耗大量的闊葉林,對生態資源造成一定影響,為此該市用科學發展觀作指導,引進推廣菌草技術。該市科技、林業、農業等部門從3月中旬以來多次以舉辦技術培訓等形式,向村民宣傳、介紹、推廣菌草食用菌技術,菌區鄉鎮農技人員帶上“菌草栽培香菇、木耳技術手冊”深入農戶,實地指導菌草栽培食用菌,在新橋、溪南、象湖、拱橋鎮選擇陳仁木等一批有一定技術基礎的菌農作示范,在全市推進菌草食用菌產業發展。漳平市還專門設立了控制木材消耗推廣菌草種植食用技術工作小組辦公室,做好菌草技術推廣前期工作和實施方案制訂等。溪南鎮下河村兩委干部,人人都有一手菌草栽培食用菌的本領。他們用培訓學來的專長,進行傳幫帶,使全村90%的村民掌握了菌草栽培技術。村干部陳仁木發展草栽食用菌3萬多棒,并帶領村民用蘆葦、五節芒等野草栽培食用菌,改變了當地以往食用菌栽培消耗大量木材的狀況,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2006年底溪南鎮下河村發展菌草食用菌100多萬棒,目前,香菇、木耳已進入采摘季節,干品遠銷東南亞等地,年創產值100多萬元,僅這一項,村民人均可增收 1000 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