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轉化自主研發的“營養型食用菌面條專用粉加工關鍵技術”專利, 近期,鳳臺縣永豐面業有限公司投資420萬元新建了一條可年產9000噸營養型食用菌面條專用粉的加工生產線,該生產線還可用于蔬菜型、雜糧型營養專用面粉的加工,其先進技術另同行刮目相看。日前,記者聞訊驅車前往探源。
信心來自市場調研
“北方人多以面食等為主,這就需要有更多營養型和安全型面粉專用粉提供給食品加工企業。但目前沿淮地區市場上銷售的面粉專用粉、專供粉品種很少,并且科技含量較低”。鳳臺永豐面業公司負責人就市場面粉情況給記者分析說:“在國外,為滿足市場和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幾乎每種食品都有相對應的專用粉。美國的專用粉種類超過100多種,歐洲也有近70種,專用粉數量占到普通面粉總量的95%以上。但國內的專用粉只有十余種,面粉與主食的對應性也很低。面粉產品的單一已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食品工業的需要,這是制約面粉行業提效增產,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市場呼喚有一定特色的多品種、多檔次的專用粉、專供粉提供給食品加工企業,所以,我們要想在同行中勝出,唯有靠科技支撐,搶抓機遇來實現小麥面粉產品的轉型升級。”
成果來自創新研發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關于小麥面粉營養強化的研究很多,主要是直接添加各種營養添加劑,但仍然存在著面粉白度和某些添加劑加工性能不好的情況。如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與小麥粉中的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異,尤其是賴氨酸含量最低,因此,小麥面粉中最需添加的氨基酸是賴氨酸。普通的做法是直接向面粉中加入賴氨酸,但賴氨酸在高溫條件下易分解破壞,故用賴氨酸強化的面粉不宜制作高溫加工的食品產品,這樣就使營養強化小麥面粉的用途受到限制。
據介紹,針對營養強化小麥面粉用途受到限制這一情況,鳳臺永豐面業與農科院所的專家密切合作,經過兩年多科研與實踐,終于自主研發出了擁有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的“營養型食用菌面條專用粉加工關鍵技術”,并成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鳳臺永豐面業憑專利技術生產的“營養型食用菌面條專用粉”既增加了國內食品專用面粉的花色品種,又解決了專用面粉強化營養劑不穩定、不天然的弊端。
轉化來自效益分析
新產品一上市,就贏得了市場的青睞,創新產品的市場反饋,極大地堅定了永豐面業的投資信心。但對于一個剛剛發展起來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來說,420萬的投資無疑是一次重大轉型的風險決策。
面對發展疑問,企業負責人陳飛給記者算了經濟和社會效益兩筆賬:“我們公司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基礎牢、技術強、市場大,項目建成投產后,按年產9000噸食用菌面條專用面粉計算,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760萬元,利潤總額為606.46萬元,上交稅金241.30萬元,年凈增利潤365.16萬元,這樣,不僅極大增強了我們公司的行業競爭能力,而且有利于公司的產業轉型發展。同時,該項目可有效帶動鳳臺及周邊地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并可推動我省面粉加工業的產業提升和技術進步,提高產品品質和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增加綠色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讓餐桌上的面食更營養更健康更安全”。 (通訊員 張純林 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