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岳映兵
導語:2014年10月17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全縣動員舉辦了第三屆中國•通江銀耳節。這個大山深處的魅力小城,正向世人展示著她嬌小不失莊重,源遠流長的銀耳文化。在此之際,通江特色商品博覽會開幕、通江銀耳賽耳大會開賽、通江銀耳博物館開館、食用菌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成立、巴中市通江銀耳科研所授牌、通江銀耳產業發展研討會等異彩紛呈。群賢畢至,各路專家從研發、生產、銷售等各個領域問診通江,獻計獻策。
通江銀耳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通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以通江銀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發展,提出了通江銀耳產業倍增計劃,打造食用菌“百億”產業目標。通江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岳映兵作客《全國食用菌信息》,深度解讀銀耳倍增計劃。
通江銀耳產業是以通江銀耳為代表的通江食用菌產業的通稱。目前,以“兩耳一菇”為代表。
1995通江被授予“中國銀耳之鄉”,通江是四川省食用菌產業強縣、四川食用菌穿心團隊科技示范縣、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基地縣,也是國家地標產品保護示范縣和有機食品生產示范區。通江銀耳產業是通江的特色產業。為做大做強通江銀耳產業,實現銀耳產業復興壯大,開創通江銀耳“百億產業”,通江縣擬啟動實施銀耳產業倍增計劃。
記者:通過參加第三屆中國•通江銀耳節,感受到了通江人民對銀耳的感情,更感受到了縣委、縣政府對食用菌產業的重視,請您詮釋一下“通江銀耳產業倍增計劃”,以及食用菌產業在通江縣全縣產業中的地位。
岳映兵:四大特色支柱產業之首,通江銀耳大有可為。通江是銀耳的發祥地,擁有200多年的歷史,早在清朝就是皇家貢品。通江有著“中國銀耳之鄉”的美譽,通江銀耳是大自然留給通江人民寶貴的財富??h委縣政府將通江銀耳的發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依據我們的地域、品牌優勢等,我們把通江銀耳產業作為我縣四大特色產業之首。目前通江銀耳產值3個多億,綜合產值15個億。所以通江縣發展銀耳既有地域優勢,又有產業基礎,通江銀耳產業是大有可為的朝陽產業。
銀耳產業倍增,其核心就是行業效益的倍增。其主要為五個方向的倍增,包括銀耳單產倍增、生產規模倍增、行業產值倍增,其倍增目的是實現農民收入倍增、產業形象倍增。
1、 銀耳單產倍增是倍增計劃的核心。從品種選育、栽培模式與配套技術等方面聯合突破,開創銀耳短段熟料工廠化栽培,穩步提高銀耳單產,全縣銀耳平均單產由現在的每百斤棒3-4兩提高到8兩以上。
2、 生產規模倍增。就是要優化生產布局,轉變生產發展方式,以規?;s化開發為主導,建立大小通江河兩大銀耳產業帶,通過銀耳短段熟料工廠化栽培與農業設施適度規模栽培相結合,實現生產規模倍增。到2020年,銀耳段木接種量由現在的0.5億斤增加到1.5億斤,銀耳總產由現在的20萬斤提高到100萬斤以上。全縣銀耳產業總產量達到650萬斤以上。
3、 行業產值倍增。組建銀耳產業集團上市經營,以精深加工倍增、品牌營銷、產業聚集實現行業產值倍增。以近、中、遠三期分步實施。到2020年,通過引進龍頭企業重新組建銀耳產業集團,促進產業快速發展,行業產值由現在的5億提高到10億元;到2025年,通過銀耳產業集團的上市經營推動產業飛躍發展,行業產值實現50億元;到2030年,通過銀耳產業集團的科學管理實現產業的違建發展,行業產值突破100億大關,通江銀耳產業成為“百億產業”。
4、 農民收入倍增,這是倍增計劃的最終目的。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通過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的同步增長,實現耳農收入倍增。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現在(2012)的5085元提高到15000元。
5、 產業形象倍增。充分發揮通江銀耳的品牌優勢,強化通江銀耳公共品牌營銷,為銀耳精深加工產品和精品拓展市場,以銀耳觀光旅游展現銀耳生產面貌,以新型強大的宣傳攻勢傳播銀耳文化和銀耳產業發展成就,以市場打假維護通江銀耳形象,恢復鞏固通江銀耳的傳統統領行業地位,實現銀耳產業形象倍增。
記者:通江銀耳倍增計劃非常宏偉,且很有布局,目標既明確又有步驟,請問您認為通江銀耳倍增的優勢是什么?
岳映兵:1、通江銀耳品質上乘,質量過硬。我們通江銀耳采用段木栽培,百年來從未改變這種接近野生的栽培方式,保證了通江銀耳產品特質沒有改變;原料為青杠木,它含有多種氨基酸,多種人體無法合成的蛋白質,由青杠木生產出來的銀耳品質上乘。從品質上,可以說“世界銀耳看中國,中國銀耳看通江”。
2、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為通江銀耳產業提供無可比擬的自然優勢。通江地處神秘的北緯30°上,屬南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轄區森林覆蓋面積達400萬畝,覆蓋率達60%以上;且地處米倉山、大巴中南麓,是中低山區地形。在這樣的環境下,通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小氣候,多霧、多山、多露,猶如仙境。固有“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之說,通江生態得天獨厚,通江銀耳可謂大自然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