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雨季到來,那曲地區等一些草甸地帶就會長出黃蘑菇,散發著濃濃的菌香氣。隨著雨季結束,它們也隨之退市。為了使這種珍貴的西藏特有食用菌資源得到保護性開發,日前,由拉薩市生物研究所組織實施的“西藏黃蘑菇半人工促繁培育技術研究”獲得拉薩市2014第二期科技計劃項目專家評審,正式立項。
規劃
我區食藥用菌達400多種,除了黃蘑菇外,常見的菌類資源還有很多,如靈芝、羊肚菌、珊瑚菌、褐色雙孢菇、雞腿菇等。目前拉薩市正在大力發展食用菌凈土健康產業,在保障充足產量的情況下,要著力推動一些特有菌類的產業化生產,重點開發食用菌產品。目前拉薩市的食用菌產品以鮮銷為主,下一步計劃開展食用菌即食休閑產品加工,如罐頭等。
當季上市的鮮菇 每斤最高超百元
一般情況下,7月底是黃蘑菇大量上市的季節,屆時拉薩各大農貿市場總能看到黃蘑菇的身影。記者了解到,雨水充足時,黃蘑菇的產量會高些。但即使產量高,黃蘑菇的價格仍然不低。“剛剛上市的鮮菇,每斤價格最高超過100元,快下市時,價格才會稍低一些,大概五六十元一斤。”拉薩市生物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黃蘑菇大多是由當地的農牧民自己采摘自己銷售。在藥王山農貿市場大門口做干果生意的蔣老板告訴記者:“每年新鮮的黃蘑菇只有一個月左右的銷售期,黃蘑菇個頭大小、外形等都會影響它的價格,有的價格比剛上市的新鮮松茸都要貴些。”
因而,黃蘑菇的銷量也很可觀。“一般他們都是提前去采摘收集一二十斤左右的黃蘑菇帶到市場上銷售,幾乎一上午時間就銷售一空了。”蔣老板說。
“據統計,去年僅2個月時間,青海省黃蘑菇的產值就達到幾千萬元。”拉薩市生物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藥食兩用的菌種,黃蘑菇的有機硒和B組維生素含量在蘑菇家族中是數一數二,營養價值很高。“我每年都會買一些新鮮的黃蘑菇來燉湯或者炒著吃,非常美味。”市民李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