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2013年為“產業建設年”,將食用菌等10大單品作為高原特色農產品培育,加快單體企業實現億元發展思路以來,各級各部門加強協調配合,按照政策引導、科技支撐、企業主導、供銷主抓聯動發展方式,涌現了一批食用菌產值億元縣、億元企業。以基地為帶動、龍頭為示范、專業合作社跟進配合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產業發展逐步標準化、規模化、集群化,實現了品種多元、企業發展形式多元。如曲靖陸良縣山岔子建立5個基地共520多個大棚,以支部+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系列化服務, 500多村民純收入的40%均來源于食用菌種植收入,基本形成支柱產業。全縣以馬街、山岔河鎮為栽培重點,實現了總種植面積180多萬平方米,產量9萬噸,產值2.7億元發展規模。曲靖、保山、楚雄、大理等栽培菌已形成一定規模,區域化發展優勢明顯。昆明、玉溪、楚雄、大理、迪慶等所在部分縣(區)以野生菌資源加工出口食用菌產值已達億元以上,形成了云南野生菌加工、出口貿易中心。以云南凱森、易門叢山、楚雄宏桂、祥云縣龍云經貿、品味經貿、辰宇經貿及麗江中源綠色食品等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企業產值已上億元。全省野生菌加工品種已由速凍、干片、鹽漬向即食品、罐頭、調味品等多元化方向轉變,栽培菌也由過去以平菇、香菇、金針菇等少量品種向黑木耳、茶樹菇、杏鮑菇、姬腿菇、姬松茸、白靈菇等及人工馴化后的靈芝、金耳、羊肚菌、試種塊菌等多品種轉變。云南立體氣候優勢和生物多樣化特征奠定了食用菌產業特色化、規模化發展的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云南省食用菌總產量達31萬噸,較上年增長42.9%,產值80.4億元,增長34%。其中:野生食用菌產量7萬噸,產值57.4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6.7%、29.3%。栽培菌產量24萬噸,產值23億元,分別增長52.9%、34%。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增長23%。
2013年云南省食用菌出口12212.7噸,較同期下降14.9 %,創匯12342萬美元,下降5.7%。其中松茸出口781噸,創匯4058萬美元,分別下降18.9%、16.4%,牛肝菌出口7708噸,創匯5921萬美元,分別下降15.6%、11.2%。而以栽培菌為主的干香菇則勢頭較好,出口量808.7噸、創匯1314萬美元,量和值分別增長1.95倍、2.76倍。一直以來,我省商務、進出口檢驗檢疫、質檢、海關等部門聯手企業應對出口,但由于歐盟經濟持續不振、人民幣外升內貶、國家出口退稅政策取消、企業成本上升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我省以大宗野生食用菌為主的外貿出口繼去年增速放緩之后出現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