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食用菌產業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將其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實施食用菌振興戰略,全省食用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初步實現了生產規模化、品種多樣化、布局區域化、經營產業化,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產量產值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前列。據統計,2013年山東省食用菌總產量達412.5萬噸,產值達247.1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12.7%,19.3%,產量產值再創歷史新高。但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大宗菇類雖面廣量大,但產品急需通過品種的更新,生產模式的創新以及不斷提高園區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水平,實現提質增效上檔升級;珍稀菇類市場前景較好,但技術含量高,急需進一步普及與推廣;食用菌工廠化作為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呈現迅猛增長,但速度之快與技術人才短缺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
針對上述問題,今年省財政廳、農業廳為全面提高食用菌從業者的綜合生產技術水平,加快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及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產品質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山東省由食用菌大省向強省的跨越,安排專項資金,對菇農進行免費培訓。培訓工作具體由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負責。自10月16日以來,已先后在淄博淄川區、德州齊河縣、日照東港區、濟寧金鄉縣、濱州惠民縣等食用菌優勢集中產區成功舉辦了五期全省食用菌行業關鍵技術培訓班,累計培訓企業技術骨干、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負責人、種植大戶以及骨干菇農2000人次。培訓班在各地的成功舉辦引起了強烈反響。學員們普遍反映這次培訓班辦的很好,很成功,既增長了才干,又開闊了視野,同時還解決了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感覺收獲很大,紛紛表示這次培訓是近十年來培訓水平最高、收獲最大的一次專業培訓,是省財政廳、農業廳以及行業主管部門為廣大菇農辦的一件實事、好事。
此次專題培訓得到了當地政府以及各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到會致辭,山東省食用菌協會會長、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龐茂旺副站長到會講話。各市、縣兩級網絡、新聞媒體都進行了專題報道,大大提高了此次培訓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此次培訓呈現六大特點:一是培訓量大,時間集中。根據省財政廳、農業廳的有關要求,在短短1個月時間內,先后在全省遴選的5個食用菌優勢集中產區組織2000人次進行了五期專題培訓,時間緊,任務重,且此次培訓正值菇農的繁忙季節,但是菇農報名踴躍,學習熱情高漲。二是培訓對象精挑細選。為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充分發揮受訓人員的傳幫帶作用,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在全省的推廣與普及力度,通過限定名額、自愿報名、鄉鎮推薦、縣市批準的辦法選擇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企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的技術骨干以及種植能手作為培訓對象。三是培訓師資省內一流。此次培訓我們專門邀請省內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十幾位專家教授精心編寫了《山東省食用菌行業關鍵技術培訓教材》,并進行了現場專題授課。四是培訓內容注重實效。為切實提升現有品種的種植水平,同時加快一些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工藝的普及與推廣,專門邀請專家就當地種植的食用菌種類、市場前景較好的珍稀菇類、病蟲害綜合防控以及食用菌精深加工等方面的關鍵技術進行了培訓。五是培訓形式靈活多樣。此次培訓既注重課堂講解,又進行現場教學,同時開展了專家與學員的交流互動。據統計,五期專題培訓共計培訓2000人次,除專題課堂聽課外,還現場參觀學習了十幾個食用菌企業、產業園區和種植基地,師生互動近百次,現場解答菇農生產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200余個,既提高了學員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又讓學員學習到了新的生產模式和經驗,同時還加強了與專家、企業或基地以及學員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六是培訓組織科學規范。為切實發揮培訓對產業的助推作用,進一步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牽頭組織,省、市、縣三級緊密配合,從培訓日程制定、專家邀請、培訓現場安排、學員簽到、學員食宿安排、資金使用以及新聞媒體的報道宣傳等方面進行了規范有序實施,并建立了非常規范完善的培訓檔案,實現了科學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