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靈寶市大王鎮梨園村里到處機聲隆隆,村民正在緊張地進行香菇備料裝袋,一片繁忙。“今年,我們鎮梨園村的香菇種植規模計劃可達到300萬袋,預計實現收入1500萬元。”該鎮主管農業的副鎮長李意節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該市充分發揮當地蘋果木剪枝資源優勢,形成了“香菇為主,多菌發展,周年產菇”的生產格局,2013年,該市香菇通過直接和供貨出口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創匯達3000萬美元,全市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農戶已有4萬余人,食用菌總規模達到7700萬袋,轉化蘋果剪枝等農業廢棄物1.5億公斤以上,實現產值6.4億元。
該市堅持“香菇為主,多菌發展,產銷并重,龍頭帶動,科技興菌,生態菌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形成組織管理、技術服務、信息服務、資金支撐、政策保障和菌品銷售等六大體系,并先后出臺多項優惠政策和激勵措施,每年拿出專項經費超過300萬元,用于支持香菇基地建設、品牌創建、菌種產能提升和營銷體系建設,從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等方面為菌業發展搞好服務、創造條件。
該市先后選育出“靈仙1號”香菇、“靈仙黑豐”黑木耳、“靈仙玉針”金針菇和“靈仙白玉”杏鮑菇等自有新菌種,研究成功并推廣應用“1—2—1”新型棚架、西北面壘墻溫棚出菇、室外蔭棚越夏等新技術,并引進自動拌料機、裝袋機、高效滅菌爐等先進設備設施,大幅度地提高了食用菌生產效率和效益轉化。同時,針對菇農舉辦食用菌技術培訓,每年培訓3000人次以上。
該市面向全市選定一批已在食用菌加工、生產、營銷領域形成規模的企業為對象,傾斜政策、資金,形成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并以陽河、鑫聯、祥和、兄弟等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試點,發展合作社,建立農戶與市場有效對接機制,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適應食用菌產業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管理要求,增強市場競爭力。目前,該市發展多戶入股合作經營、資金入股集中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的農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42個,其中省市級示范社5個,輻射帶動農戶超過80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