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用農科所提供的秸稈基料配方制作基料,成本低、產量高,每畝地能比去年多兩千塊利潤。”昨日,開化縣何田鄉何豐村盛豐家庭農場內,3畝地內整齊擺放著長滿黑木耳的菌棒,農場主張正倫算起了收成。
桑枝條、玉米芯、豆稈、稻草……廢棄農作物秸稈的處理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戶們。此前,雖然開發出肥料化、飼料化等利用途徑,但不是使用量太少就是成本太高,農戶們最終的選擇往往都是就地焚燒。今年,開化縣農科所引進秸稈基料化技術,將農作物秸稈轉化為食用菌基料,不僅解決了秸稈的處理問題,還提升了食用菌的產量。
華埠鎮溪東村宏福家庭農場是一家集食用菌種植、桑蠶養殖為一體的家庭農場。以前制作食用菌菌棒,要去縣外購買木屑,而家中的玉米稈、玉米芯和桑枝條卻只能焚燒。農場主黃宏福聽說農科所的新技術,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今年用秸稈基料制作的菌棒種了10畝大球蓋菇,沒想到迎來了大豐收。黃宏福說:“產量比去年提高了30%,秸稈制作的菌棒還能還田成有機肥,一點都不浪費。”據了解,開化縣目前利用秸稈和桑枝條制作基料種植的黑木耳數量達600余萬袋,轉化秸稈廢料3000余噸。黑木耳、各種菇類即將進入全面開采階段,采摘期將一直持續到明年4月下旬,僅黑木耳干品的總產量就將達到4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