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泉臥龍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建設綠色基地、實現資源循環、挖掘增值空間”的原則,充分挖掘和利用食用菌文化,壯大食用菌產業集群,促使產業由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型,強力打造中國北方食用菌產業第一鎮。該鎮在培育壯大香菇生產的同時,積極扶持草腐菌產業發展,通過抓園區、抓龍頭、抓管理、抓機制、抓鏈條等舉措,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和基地優勢。
抓園區,產業基地規模化。多年來,堅持把建設高標準、高效益食用菌園區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園區的示范帶動,食用菌產業基地實現規模化發展。形成了香菇、滑子菇、杏鮑菇、雙孢菇、黑木耳、平菇等多品種相補充,長短周期相結合,草木腐菌并重,多模式生產的發展格局。
抓龍頭,企業發展集群化。為增強全鎮食用菌產業發展牽動能力,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對食用菌龍頭企業給予大力扶持,企業綜合實力得到全面提升。培育壯大了森源、潤隆、瀑河源等食用菌生產加工龍頭企業4家,建保鮮庫40多座,擁有烘干機30多臺套,產品遠銷美、日、韓、荷蘭、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近200萬美元。
抓管理,服務體系網絡化。成立了食用菌辦公室,負責全鎮食用菌產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做好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加強與中國農科院、河北農大、河北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先后引進新品種5個,研發、推廣新技術8項,推廣了反季滑子菇栽培、地栽香菇栽培、廢料再利用開發草腐菌、香菇免割保水膜、無害化防控技術等新技術10項,提高了全鎮菌業科技含量。
抓機制,激勵政策科學化。出臺了《食用菌持續健康發展實施意見》、《食用菌發展行動計劃》、《食用菌優惠政策》等文件。在縣里補助資金的基礎上,鎮財政每年拿出200余萬元,用于基地菇農貸款貼息、保鮮庫和機械設備補貼、園區基礎設施補貼等。將各項目標逐項分解到各行政村,列入全年目標考核,鎮督考辦不斷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定期通報食用菌產業進展情況,鎮黨委政府隨時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調度,及時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
抓鏈條,產業發展循環化。為有效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堅持把循環經濟作為首要任務。結合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實施,每年新發展優質刺槐食用菌原料林近千畝,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原料,形成了林菌互利共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