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農民創業園內的福建天益菌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專門從事繡球菌生產與加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福建全省第三家工廠化栽培繡球菌的企業。一期已于2013年1月19日建成投產,2014年重點實施繡球菌工廠化栽培擴建、原料儲存庫、保鮮庫、產品包裝、烘干車間、培養庫、物聯網控制系統等項目,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的生產管理。
繡球菌系珍稀食用菌,被人稱之為“萬菇之王”,它的最大特點是含有大量的B葡聚糖。據日本食品分析中心分析,每100克繡球菌含有B葡聚糖高達43.6克,比靈芝和姬松茸高出了3-4倍,為菇類之最。經醫學研究證實,具有抗腫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輻射、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多種功能。繡球菌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含有維生素C、E,維生素E含量高居菌藻類食物前列,這些維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繡球菌還含有麥角固醇,在陽光和紫外線照射下可轉變為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的吸收,有利于骨骼形成,預防兒童佝僂病、成人骨質疏松癥和骨質軟化癥。繡球菌含有較高的鉀元素,而鈉的含量較低,這種高鉀低鈉食品有利尿作用,對高血壓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當今,生態安全的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天然食物的抗氧化能力也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逐漸增多,除了生態環境的原因外,飲食結構的不科學也是重要因素。人體內的自由基,會引起生物細胞氧化性損傷而導致機體老化,并破壞機體的抗病、防御能力。繡球菌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質,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防止活性氧對機體的傷害。據測定,繡球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位居各種食用菌之首。
繡球菌除了具有極高的藥用功效和保健功能,還富有食用價值。用繡球菌作主料,可加工出干鍋繡球菌、青椒炒繡球菌、繡球菌燜魚肚等菜肴,不僅鮮美可口,還富含營養,受到人們的歡迎。
望著一朵朵白色的繡球菌,心中不禁涌起禮贊的詩行:繡球菌,有繡球般的純潔,晶瑩之光把廠房照亮;繡球菌,有鮮花的清香,在枝端綻放迷人的瓣片。
在創業園,還有一家企業生產白色食用菌,這就是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公司于2013年4月成立,位于創業園食用菌核心區,總投資2億元,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分兩期建設兩條全自動銀耳工廠化瓶栽生產線,一期項目于2014年6月底投產。在推進一期工程進度的同時,建設銀耳研發中心和食用菌科技文化展示廳。2014年底開始二期建設,并規劃銀耳深加工項目。
祥云公司銀耳栽培區,是全國首家實現銀耳工廠化瓶栽的企業,擁有一支具有40多年育種及工廠化生產管理經驗的技術團隊,并與福建農林大學謝寶貴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聯合建立福建省祥云銀耳研發中心。為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公司將采用溯源機制強化食品安全把控,建設物聯網養菌出菇房,菌罐自動化生產車間及原材料車間、成品庫、辦公樓等。公司圍繞科技含量高、投入設備高、管理水平高、效益產出高、生產能耗低“四高一低”的目標,集成推廣食用菌產業高端技術,打造設施一流、品質一流的全國知名銀耳科技創新基地,打造“祥云農產品”的品牌。
創業園天益公司和祥云公司的業績,使人聯想起尤溪昔日食用菌的輝煌。上世紀80年代,用段木、木屑栽培食用菌,消耗大量的森林資源,菌林矛盾越來越突出,導致嚴重的生態災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菌草專家林占熺挺身而出,探索以草代木、以草代糧栽培食用菌的課題。經過一千個日夜的苦戰,1986年的一個深夜,林占熺終于盼來了用芒萁做培養基的菌瓶長出的一朵香菇。但是,林占熺并沒有止步,決定以尤溪縣作為試點,至1995年,他先后47次赴尤溪推廣菌草技術,足跡幾乎踏遍所有村落。經過不懈地努力,林占熺選擇尤溪大規模推廣菌草技術獲得了成功,首批尤溪口鎮、梅仙鎮兩個試點鄉鎮的示范戶,全部獲得豐收。爾后,又在尤溪14個鄉鎮112個村全面推開。于是,“尤溪菌草栽培效應”產生了。1987年至1990年,福建各縣及廣西、浙江、廣東、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相繼引進、推廣菌草新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如今,在當年產生“尤溪菌草栽培效應”的地方,又續寫了食用菌的輝煌。在尤溪農民創業園,食用菌產業發生了革命性的嬗變,由千家萬戶的菇農向新龍頭企業邁進,形成了“二區一帶一走廊”,即1000畝后樓核心區、7000畝中高海拔地區常規品種栽培區、1000畝洋邊—龍祥蘑菇設施化栽培帶、1000畝下墩工廠化栽培走廊。2013年全縣食用菌鮮品產量達10.14萬噸,實現產值6371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加2956噸、5104.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