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因地制宜的搞好段木栽培
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起源于福建、浙江、江蘇、廣東等南方省份,并且在當地已形成產業氣候。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南方可持續利用的資源日漸枯竭,從1994年開始,我國提出“南菇北移”戰略,食用菌產業逐漸普及山東、河北、河南等地。在“北移”過程中,因擁有豐富的持續性利用資源和適合食用菌生長的冷涼氣候,東北地區漸漸成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寵”。以吉林省為例,黑木耳、香菇的生產在某些地區已形成支柱產業,其豐富的森林資源讓很多發達省份的食用菌行業人員所關注,不少大企業在吉林省紛紛落戶,這是好現象,但也存在著弊端,我所調查的是這些企業紛紛采用木屑原料為主的代料栽培,我曾到吉林省的一個比較有名氣的食用菌企業,幾臺枝椏材粉碎機將6-8公分直徑的枝椏材粉碎成木屑狀,用以栽培香菇和黑木耳。
林間清林是各個林業局每年較繁重的工作,清林下來的枝椏材有的被當了燒柴、還有的棄之山野,一些精明的商人將其粉碎成木屑,出售給了黑木耳、香菇種植戶。俱黃毅教授到韓國的考察,“在韓國,香菇栽培95%都是采用椴木栽培,代料栽培只占栽培總量的5%,就其原因,韓國人普遍認為:椴木栽培出來香菇質量高于代料香菇栽培,品質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筆者認為,黑木耳、香菇栽培就其產品的品質而言,椴木栽培的肯定優于代料栽培的,這點毋容置疑。現在椴木栽培黑木耳比代料栽培的黑木耳價格相差懸殊就說明了一切。雖然行業中有人一再呼吁代料栽培的產品品質不比椴木栽培的差,但消費著很難賣帳。就如同農村的傳統養雞產的蛋總比養雞場產的蛋價高受歡迎一樣。隨著食用菌產業的飛速發展,產量的增長,食用菌由賣方市場轉入買方市場,消費著對食用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椴木栽培食用菌將以獨特的優勢仍有存在的必要。
椴木栽培適合的菇種有香菇、黑木耳、銀耳、靈芝等,目前茯苓、豬苓還主要以椴木栽培為主。雖然椴木栽培周期長,但技術操作比代料栽培要簡單,使用的勞動力也少。我在這里提倡椴木栽培,并不是讓我們重走食用菌發展的老路,而是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謀求發展,象金針菇、平菇等我認為沒必要再搞椴木栽培。同時發展椴木栽培要立足于林區整個森林資源的發展和綜合開發利用,防止和克服那種認為林區發展食用菌就是大砍森林的片面觀點,一方面用大量的枝椏材椴木栽培 另一方面選好樹種營造食用菌原料林以利椴木栽培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