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市下城子鎮懸羊村多年前就是黑木耳一品村,黑木耳年栽培量3000萬袋。
據介紹,受地理條件限制,該村幾乎每年都要遭受洪水冰雹等自然災害。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和生產條件不同、技術掌握程度不同、引種不規范、標準不統一等因素,導致黑木耳品質參差不齊,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2014年,省農業綜合開發科技項目落戶懸羊村,投資40萬元建設了蜂巢式立體栽培菌棚10棟,棚室栽培黑木耳省地、節水、高效的種植方式讓菌農“大開眼界”,紛紛加入到棚室栽培的隊伍當中。目前菌棚數量已發展到108棟,參加農戶由最初的10戶發展到120余戶。懸羊村成立了致強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各自為政”的菌農擰成一股繩,注冊“懸羊砬子”商標,農戶對所產木耳進行篩選分級、包裝入盒,經濟效益提高了三倍。通過推廣黑木耳標準化生產和棚室配套技術,加快黑木耳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引導當地黑木耳產業向科學化、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的模式邁進,現在懸羊村食用菌示范基地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集菌種制作、棚室高效示范和田間教學、科技展示、標準化生產于一身的綜合基地,成為牡丹江乃至黑龍江省聞名的優秀食用菌生產示范點。這一切都得益于農業綜合開發科技類項目的“四兩撥千斤”的強大示范帶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