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大劃鎮凈居村食用菌銷售大戶鄭守剛簡直沒有想到,自己的鹽漬廠才建好兩天,就有20多位菇農把自己的鮮菇送來了,而且還不要自己付現款!“今年有加工廠了,咱們大家一起來抵抗中間商殺價!”菇農們都說。
以前鮮菇旺季價跌
“去年這個時候,上好的鮮菇才賣到60元/噸!”回憶起以前的情況,菇農們都印象深刻。大劃鎮凈居村是食用菌產業發展村,年產金針菇、木耳、平菇等各類食用菌3000多噸,一般情況下價格每噸在120元左右,市場好的時候甚至能賣到每噸150-160元。可是,與眾多食用菌生產村一樣,由于該村沒有加工廠,到鮮菇大量上市的時候,往往會被中間商殺價,每年這個時候,同樣的鮮菇每噸就只能賣到60-70元。
在鎮上的引導下,菇農們成立了食用菌協會,銷售大戶鄭守剛投資40萬元,加上政府幫助協調的貸款,共投入200萬元建起了鹽漬加工廠。2006年12月16日工廠剛剛落成,鄭守剛在廠外擺上了30桌九大碗,沒想到一下子來了600多人,幾乎全村所有的食用菌種植戶都到齊了。“有了廠,我們再也不用看中間商的臉色了!”大家都激動地說。
現在鮮菇先入股加工廠
在新建成的廠內,記者看到,種植戶們正將一袋袋鮮菇送進來,經過管理人員一一登記后送進加工區,“過幾個月再賣,起碼要賣到150元/噸!”
據介紹,新建起的加工廠年加工食用菌600噸,為了幫助鄭守剛度過資金難關,菇農們一致決定采取“鮮菇入股”的模式共同對抗風險:此番送來的鮮菇先不收錢,加工廠根據等級按1元左右的市場價格作好登記,待市場淡季價格高時再賣出,屆時返還菇價,并扣除加工成本后所得的利潤,由加工廠和菇農們平分,所有經營管理及成本、賬目等,都由協會監督。
“今年僅鮮菇我就多賣了1萬多元,等鹽漬菇賣了還有一筆收入呢!”凈居村支書、種植大戶徐平厚高興地告訴記者。
目前,鄭守剛已與蘭州、廣西、東北、新疆等地的客商達成了協議,待當前的鮮菇上市高峰過后,鹽漬菇便可以至少以120-130元/噸的價格賣出。
“這不僅幫助我們解決了食用菌難賣和收購商壓價的問題,還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更有利于推動食用菌的發展,我們種植起來更起勁了”,大家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