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2014年10月13日-15日,2014首屆全國茯苓會議在華中農業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隆重召開,在14日上午的“主題報告”環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中醫藥大學王文全教授作《我國茯苓生產技術現狀調查分析》的報告。
王文全教授從栽培、初加工、市場流通三個方面介紹我國茯苓主產區分布現狀,大別山地帶的分布區域包括安徽的岳西縣、霍山縣、金寨縣,湖北的英山縣、羅田縣、麻城縣,“九資河茯苓”已獲地理標志產品,建立了以湖北為中心的茯苓科技創新陣地,茯苓人工栽培、初加工、流通集散地的產業基礎。湘黔地帶分布區域以湖南靖州縣、貴州黎平縣為中心,建立了靖州茯苓協會、靖州茯苓大市場,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靖州茯苓”,湘黔地帶鮮茯苓,流通到靖州茯苓大市場,并在靖州縣進行初加工的產業基礎。云南地區分布區域包括云南省楚雄市、普洱市等地,打造“云苓”品牌,野生較少,鮮茯苓銷往安徽、湖南,產地茯苓加工及開發較少。王文全教授表示,依據土壤的水平地帶分布,隨著熱量的遞減,土壤變化較大,從云南至安徽,土壤具有紅壤、黃棕壤、棕壤的過渡變化。不同產區的的土壤對茯苓的生長發育、品質形成,尚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