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嶺東定國山林場原萬達采摘園的園區內,機器轟鳴,幾十名工人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分工合作,正緊張有序地生產食用菌基料菌棒——嶺東花菇生產基地落地生根,正式投入生產。該項目負責人李甲東告訴記者,這個花菇種植基地建成,是年初成立的佛母山食用菌種植研發中心在花菇種植技術研發成功之后,首次落地,形成規模化種植生產能力。至明年初,整個基地將實現年種植花菇100萬袋,銷售收入超千萬元,帶動就業60多人。
據了解,目前我國食用菌年生產量達1038萬噸,占全世界總產量的75%,世界食用菌年人均消費量達0.6公斤,而我國年人均消費量僅僅是世界食用菌年人均消費量的1/2。因此,食用菌市場有著廣闊的空間。食用菌產業是近年來在我國飛速發展起來的朝陽產業,食用菌產品成為我國農副產品出口創匯的主要商品。
李甲東介紹,食用菌栽培條件首先要進行地區區域選擇,關鍵是溫度的選擇十分重要。適宜自然生長氣溫一般在5℃-30℃之間,根據不同的品種安排不同的生產季節,使每個品種出菇時處于最佳的溫度時期,有利于高產、穩產。“而從我市的氣候條件來看,春夏秋三個季節都完全滿足食用菌生產的條件。”另外,李甲東還告訴記者,花菇生產基地落戶嶺東,也是從年初引入種植技術,對全市多個具有規模化生產條件的鄉鎮考察之后,最終決定的。“主要是比對就業人員、原料資源和優惠政策等方面。”李甲東說,嶺東花菇生產基地產出的花菇,主要面向韓國出口,并已與韓商簽訂出口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