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妃甸區八農場,位于木匠莊村南的成盛食用菌基地種植的蘑菇將會與眾不同,種植原料很特別,以發酵后的牛糞和菌種為主,混以小麥、水稻的秸稈等。此外,出菇廢料可生產有機肥,這既能有效實現養殖、種植業廢棄物的再利用,減少糞水和燃燒秸稈造成的環境污染,維護生態平衡,又能為周邊的村民開辟增收致富的新路徑,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該食用菌基地已經搭建好的10座雙孢菇大棚,一排排架子排列整齊,其他種植設施也已經基本到位。
“這里將采用立體種植模式,通過裝空調等先進設備,最終實現溫度和濕度自動控制。預計10月開始菌種培養,元旦春節期間蘑菇就能上市。”八農場蔬菜辦主任鄭均亮介紹說:“一個棚的有效面積是200平方米,種植面積500平方米,每平方米大概能產雙孢菇30斤,北京現在的市場價格為12到15元每斤,你可以算算能收入多少錢!”
據介紹,八農場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達3.5萬噸,有年存欄860頭的江原奶牛養殖,年產牛糞達3000噸,且澳新牧業5000頭肉奶牛養殖項目已完成征地……這些資源為該場發展雙孢菇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優勢,積極發展循環鏈條產業,開辟農業增效、農工增收的新路徑,依托菌品產業相對成熟的種植技術和場內充足豐富的原料資源,該場引進唐山市鼎盛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建設雙孢菇種植園項目。
該項目總投資5450萬元,占地200畝,其中設施農用地170畝,建設用地30畝,主要建設標準化大棚50個以及廠房、生產車間等。項目建成后,年產雙孢菇3000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安置就業320人。項目已于5月底開工,目前,一期建成標準化大棚10個,預計10月上旬可投入生產。正式運轉后,既可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大棚種植業,使農工群眾增收致富,又將為推動曹妃甸區乃至全市食用菌行業的產業化發展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