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用菌產量已占世界七成以上,成為世界第一大食用菌生產國。新近在滬舉行的中國菇糧時代高峰論壇上,中國食用菌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相關標準、精加工程度、市場銷售“最后一公里”等方面,中國食用菌產業(yè)“大而不強”問題依然存在。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食用菌產量去年已超3000萬噸,在世界總產量中占到70%以上。中國食用菌協會秘書長何海龍說,中國生產的食用菌,品種多、質量好。就生產規(guī)模而論,食用菌已是中國繼
糧食等之后的第六大農業(yè)品種。不過,就總體生產而言,相關的標準還不夠完善,需要進一步修訂。在精加工程度上,還應進一步提高。 解決“大而不強”問題,需要市場的倒逼力。上海農科院副院長譚琦等專家認為,國內食用菌技術研發(fā)和生產的潛力還有較大的空間,但往往受制于市場結構的約束。中國人喜歡吃菇,也知道菇的價值。但反映在食物結構和市場結構上,總體還比較單一,在規(guī)?;图毞只?ldquo;還有很多文章好做”。“一葷一素一菇”應該是比較合理的食物結構。
一些業(yè)內人士提出,國內食用菌銷售市場在“最后一公里”上也存在著“大而不強”問題,也就是銷售落腳點尚未完全進入社區(qū)這一層面。“這一點,要向阿里巴巴等成功的電商學習,互聯網思維的關鍵就是打通線上線下的關節(jié),把銷售網織到消費者的身邊。”國內主要食用菌生產企業(yè)之一的大山合集團負責人毛傳福認為。目前,一些食用菌企業(yè)已在嘗試020(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yè)模式,并以社區(qū)銷售點作為“最后一公里”的“收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