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莊河市吳爐鎮殿義村的弘大菌類種植基地,看到大棚內一垛垛的菌棒整齊排列碼放,菌棒兩端幼嫩的蘑菇生長喜人。農民程韶春告訴記者,他今年種植的香菇已經產出3茬了,除去各種成本,現在凈剩兩萬多元。“今年香菇還能出3茬,從現在的市場價格來看,估計到年底純收入四五萬元沒問題。”說到今年的農業收成,程韶春自信滿滿。
程韶春的好收成和好日子,主要得益于我市推出的特色產業培訓。今年,市人社局印發了《關于開展特色產業培訓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各地區圍繞本地區擬重點支持和發展、經濟帶動力強、吸納就業明顯的產業集群或工業園區企業提出的特色技能培訓需求組織培訓項目,明確了特色產業培訓的項目申報、項目管理、工作要求和項目考核等具體要求。
在此背景下,莊河市人社局根據自己的區域特點,將特色培訓的棋子落在了“生態農業”這個棋局上,而推廣食用菌種植技術,引導產業規模化發展,正是莊河市人社局走特色產業技術培訓的第一步。自7月28日首個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班在殿義村開課以來,人社局派出專門的種植專家采取理論培訓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的方法向農民傳授技術。目前,在殿義村已經有30多戶農民進入到菌業基地嘗試種植香菇這種在當地新興的經濟作物。
據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特色產業培訓在我市遍地開花。比如:甘井子區量身打造汽車產業和家庭服務業等特色產業培訓項目;金州新區建立起現代設施農業技能培訓基地和現代海洋漁業技能培訓基地;瓦房店市圍繞新興產業開發特色產業培訓項目,形成特色產業培訓既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又促進勞動者就業的良好效果;中山區重點抓好智能樓宇管理等具有本區域業態發展特色的職業培訓項目;沙河口區采取按需下單和先定崗位再傳技能的組織方式,為已與用工單位達成就業意向的求職者提供高質量的定向職業技能培訓……特色產業培訓良好的發展態勢,讓產業和就業實現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