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營銷廣路子
產品必須流進市場,企業必須開拓市場,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必須直面市場的風云變幻。
今年10月23日,西博會巴中館通江展區內,家住成都的李女士指著縱橫交錯架在一起的十多根椴木菌棒驚喜地說:“這就是好耳子,快來看!”當得知成都的三鄉食品公司常年有通江銀耳和木耳銷售時,李女士當即表示,她以后要買耳子,就去那里買。
廣安客商王進雄一年大部時間都住在涪陽鎮,因為這里是通江銀耳專業市場。今年7月24日,他去陳河鄉收耳子,正好趕上“7.24”突發山洪,他于滾滾洪流中救起了房東涂大爺。截止目前,他已收購銀耳50000公斤,木耳40000公斤銷住廣安、重慶等地。
通江聚集“三個瞄準”、突出“五個帶動”開拓市場。瞄準消費定位,把椴木銀耳、木耳和香菇定位為高級消費品;袋栽食用菌定位為大眾消費;在品質、等次和價格上充分體現,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瞄準消費習慣,加強文化、品味宣傳。瞄準市場需求,加大品牌保護和開發力度。大抓科技帶動、協會帶動、大戶帶動、招商帶動、市場帶動促進農民增收。
2010年,全縣食用菌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的大戶達到2600多戶,諾水河鎮種植大戶黃武興今年食用菌產值達到320萬元。全縣組建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3個,會員1.2萬多戶,從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經紀人2500人。獲省級百強的大巴山食用菌協會銷售產值達到6200萬元,會員戶人均純收入近2萬元。引進福建、陜西、浙江等客商入駐通江,依托城區和中心場鎮建立專業市場4個,產品暢銷國內11個省市和日本、韓國等國外市場。
隨著巴中“六路”大交通樞紐地位的日益凸顯,今天從周子坪村食用菌園區采下一批鮮菇,成都、重慶、西安的超市里明天就可以買到綠色環保無公害的通江菌類產品。
“我們要采取行政的、組織的、經濟的措施,把全縣食用菌產業推向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實現富民與富縣的有機結合!”通江縣委書記范申華日前在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專題會上向全縣干群眾發出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