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勞力,兩孔窯洞,三萬收入,五口之家,收入翻番。”說這話的是方山縣圪洞鎮水溝村普通農家婦女李小琴,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形象地講述了呂梁市“8+2”農業產業化振興三年計劃實施以來她家的新變化。
2013年初,呂梁全面啟動了“8+2”農業產業化振興三年計劃。“8”是指八項特色農業,“2”是指要突出抓好市場建設和龍頭企業建設兩個關鍵環節。這里的“8”是個概數,不一定每個縣都要發展這八項產業,可以結合自身實際自我調節。去年呂梁市級財政用于“8+2”的專項資金達2.4億元,為全市新脫貧12萬人做出了積極貢獻。今年,方山縣用于扶植八大產業的財政專項資金達3500萬元,在全市處于領先水平。
李小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家五口人,丈夫外出打工一年掙2萬多元。她利用自家空閑的兩孔窯洞,培植了4000多個菌棒,每個菌棒3.5元,市縣補貼3元,自己掏5角錢,4000個菌棒自己花2000多元錢。按一個菌棒一年7元的保守利潤計算,每年可增收近3萬元,全家收入翻番。
今年,方山縣打算在36個村,引導3000余戶農民,發展食用菌230萬包。目前,已入戶入棚129萬包。
問題隨之而來,萬一市場行情不好了,銷售不出去,怎么辦?
方山縣的辦法是以 “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根據市場行情確定銷售方式。市場行情好時,從農民手中收回鮮菇就近銷售;市場行情差時,食用菌龍頭企業以每公斤4元的保底價統一收購。
惠仁菌業專業合作社就是這樣一家農業龍頭企業。它不僅為菌農提供菌棒,而且還投資300多萬元建起了菌產品加工線,實現了初級農產品的就地轉化。在方山縣,不僅是食用菌產業,所有的八大產業都實現了這樣的對接。
經過兩年發展,方山縣“8+2”農業產業化振興計劃初見成效。比如新增了林下中藥材1萬畝,僅此一項帶動全縣1000余戶農民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全縣成規模的農業龍頭企業有30余戶,年銷售收入2.16億元。
目前,八大產業已覆蓋全縣80%以上的農戶,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達到50%以上,帶動了全縣1萬多人脫貧。
方山縣委書記李少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8+2”農業產業振興計劃,將市場、龍頭企業和農民緊密結合起來,增加了農民收入,按照這一計劃堅持不懈走下去,方山的農業產業發展前途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