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據了解,建寧農業局為了緩解長期依靠大量木材進行食用菌生產的“菌林矛盾”,利用廢棄梨枝條、蓮子殼、稻草、谷殼、竹屑等農業廢棄料發展食用菌,既能幫助農民解決廢棄料的處理問題,同時額外增加了收益。今年該縣推廣梨枝條、蓮子殼代用料栽培茶樹菇、毛木耳、香菇達2000萬袋,利用谷殼、竹屑栽培竹蓀達1500畝。
除此之外,建寧縣還嘗試反季節栽培香菇,收益頗高。日前,建寧縣溪源鄉蔣坊村種植的反季節香菇俏銷市場,每天前來產地收購的客戶絡繹不絕。蔣坊村菇農在該縣農業部門技術人員精心指導下經過兩年的摸索,應用覆土栽培法,巧妙地解決了中、低海拔(其海拔高度為400米左右)地區種植反季節香菇技術上的難題,該村今年種植的10余畝反季節香菇,出菇初期鮮菇產地收購價格達12-15元/公斤。據調查,每畝可種植7000-8000根菌棒,平均每個菌棒可產鮮菇約0.75公斤,以產地平均收購價10元/公斤計,反季節種植香菇每畝產值在5萬余元以上,畝純利潤近3萬元。
反季節地栽香菇是區別于順季節香菇栽培而言的,安排在夏季出菇,通過地栽降溫保濕,能改善菌絲生長環境,創造出菇條件,產出的香菇菇型圓正、蓋厚、柄短、含水量低、標準菇多、出口比例高、便于儲藏運輸、市場競爭力強、經濟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