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6月12日,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布活動在北京舉行。農業部公布了20個傳統農業系統為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浙江慶元“香菇文化”系統榜上有名。縣委副書記徐為民代表慶元在北京領獎。
慶元縣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發源地,800多年前南宋吳三公發明剁(砍)花法栽培香菇以來,慶元菇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森林資源,從事香菇生產,延續至今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獨特的香菇文化系統,孕育、造就的香菇文化更是豐富多彩。發展至今慶元己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與集散中心,被譽為“中國香菇城”、“中國香菇之鄉”。2005年,慶元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評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縣;2007年被省政府認定為“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食用菌強縣”;2010年,慶元縣被中國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食用菌產業基地(浙江慶元)”。目前,慶元從事食用菌及相關行業約7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的54%,連續多年來,食用菌一產產值均超億元,2013年達5.4億元,是我縣農業的主導產業。
農業部評審專家認為,浙江慶元“香菇文化”系統是慶元縣農耕文化的重要體現方式,是慶元縣勞動人民長久以來生產、生活實踐的智慧結晶,保護好這一傳統農業系統,對于保護好地方農業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促進香菇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去年3月份開始,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繼續開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加強對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在全國各地開展了遺產發掘工作。通過地方政府申報、省級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專家評審、現場考察等程序,最終確定浙江慶元“香菇文化”系統等20個傳統農業系統為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