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茶陵縣農業局到思聰鄉華星村開展食用菌種植戶技術培訓,邀請專家專題授課,將食用菌種植戶技術送到菇農身邊。
湖南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吳正坤教授和浙江省云和縣食用菌師父協會會員王詒標師傅為菇農授課傳經,講述了當前食用菌的發展概況到國內食用菌生產最新技術,及適合我縣食用菌品種的優質栽培新技術以及規范操作等,為菇農們送上了一頓豐富實用的“知識大餐”。
華星綠之源食用菌合作社負責人譚雪亮對農業局送培訓很是贊揚。譚雪亮說:“農業局切實為菇農著想,將技術培訓安排在菇農閑下來的時候,讓菇農能夠既不誤工,還能現學現用,熟練掌握技術。”
“懂得知識,學會技術,比吃自己種出來的香菇還'美味'!”來自界首賀卜村的菇農彭榮愛表示,以后自己不僅要學以致用,還要把這些實用技術傳遞給更多的鄉親。”
茶陵種植食用菌已有20多年的生產歷史。今年,縣農業局創新舉措,通過“專家組+農技人員+示范戶+輻射帶動農戶”的技術服務模式,邀請高校專家授課、聘請專家長期駐地指導、組織種植大戶外出學習經驗技術等,不斷加快產業發展。
目前,茶陵縣食用菌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1000畝以上,年產量達到9000噸,食用菌種植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湖南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吳正坤教授和浙江省云和縣食用菌師父協會會員王詒標師傅為菇農授課傳經,講述了當前食用菌的發展概況到國內食用菌生產最新技術,及適合我縣食用菌品種的優質栽培新技術以及規范操作等,為菇農們送上了一頓豐富實用的“知識大餐”。
華星綠之源食用菌合作社負責人譚雪亮對農業局送培訓很是贊揚。譚雪亮說:“農業局切實為菇農著想,將技術培訓安排在菇農閑下來的時候,讓菇農能夠既不誤工,還能現學現用,熟練掌握技術。”
“懂得知識,學會技術,比吃自己種出來的香菇還'美味'!”來自界首賀卜村的菇農彭榮愛表示,以后自己不僅要學以致用,還要把這些實用技術傳遞給更多的鄉親。”
茶陵種植食用菌已有20多年的生產歷史。今年,縣農業局創新舉措,通過“專家組+農技人員+示范戶+輻射帶動農戶”的技術服務模式,邀請高校專家授課、聘請專家長期駐地指導、組織種植大戶外出學習經驗技術等,不斷加快產業發展。
目前,茶陵縣食用菌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1000畝以上,年產量達到9000噸,食用菌種植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