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萍副教授指出,同一品種經過四年以上栽培就會表現出一些退化現象,如出菇遲,長勢弱,轉潮慢,產量不高等。通過有性繁殖所產生的孢子進行母種繁殖是解決種性退化的一條有效途徑。課上分別從母種的制作與擴繁技術,原種、栽培種制作與接種培養技術,食用菌菌種分離的方法,食用菌菌種的保藏方法,食用菌菌種的質量鑒定,如何防止食用菌菌種退化六個方面展開授課。
在講解母種的制作與擴繁技術中,介紹了營養液制作、營養液分裝、滅菌處理、擺斜面的具體參數與操作流程,并講解母種轉管無菌操作技術要點。課上,具體講解了原種制作中的常見原種配方、裝鍋滅菌、出鍋 、冷卻的最佳溫度以及接種培養的細節操作。介紹原種的栽培種制作的基礎配方、栽培配方,以及在原種栽培制作中拌料、測水分、調pH值、裝袋、封口、滅菌等環節的具體操作。
對于檢驗滅菌效果,杜萍副教授介紹:一般情況下,滅菌后的培養基最好應放在要培養的溫度下,空白培養1周,可檢查滅菌效果。如果在這一段時間內培養基沒發生任何變化,說明滅菌效果良好,可以使用。并且指出,可以通過消毒、滅菌來對接種箱和發菌室消毒滅菌,其中滅菌也可包括紫外線殺菌、氣霧消毒滅菌、使用消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