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您看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前景和趨勢如何?
劉自強: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推崇營養均衡的飲食觀念,對食用菌產品消費需求日益旺盛。食用菌,高等菌類,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近年來發展迅猛,成為有別于“植物食品”、“動物食品”,世界性生產、加工、消費的“第三種食品——菌物食品”,并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21世紀健康時尚食品”,同時也是“膳食補充品”。
應該看到,食藥用菇具備有發展生技養生健康產業的潛力,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抑制腫瘤的生長,實為一種一舉數得的有益健康食品,經適度加工后,由于能迎合現代消費健康需求,因此其市場價值之經濟效益將及其可觀。
值得注意的是,菇類經營隨著時代在改變,過去是以生產為主,而隨著人們的經濟能力增加及休閑觀光的意識增強,菇類經營由生產轉型為休閑觀光業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可以說,食藥用菌(菇類)生物科技休閑養生產業,是食藥用菌產業發展的最高境界和終極目標。
發展菇類休閑觀光型農產要以考量地區的觀光資源及發展休閑觀光潛力為首要因素,多元化產業的聚眾效應及策略聯盟是發展地區休閑產業的重要關鍵,尤其善用現有觀光組織及網絡運作機制,促進地區發展休閑觀光產業的行銷。
只有將食藥用菌產業提升到生物技術和休閑養生的境界,促進食藥用菌同步發展,提升產業發展品質,才能真正突破我國食藥用菌產業目前發展的困境和瓶頸,才能真正做到造福人類,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記者:商會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和目標是什么?
劉自強:經過多年培育和摸索,食用菌分會學會了“跳出食用菌行業,看食用菌產業”,更加明確了食用菌分會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
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目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短板是什么?企業需要什么?在未來3~5年中,食用菌分會將把主要精力放在“企業管理、渠道建設、資本運作”三個重點上,全力將食用菌分會打造為“內外貿兼修,食用菌產業全產業鏈整合”綜合服務提供商——食用菌產業組織者、引導者——食用菌產業金融資本服務提供商——進一步探索商會新的服務模式,即把食用菌分會發展成為能夠提供各種相關食用菌產業解決方案綜合服務,類似于提供“食用菌全產業鏈”服務的顧問公司;中長期發展規劃是要發展成為食用菌產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最終演變為食用菌產業金融資本服務提供商,用3~5年將食用菌分會打造成為有龐大經濟基礎的利益團體。
由于電子商務的異軍突起,傳統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巨變,如果我們不與時俱進,沉醉于過去的成績上,不去學習和運用“互聯系思維”創新和變革我們的服務模式,我們終有一天將“溫水煮青蛙”死路一條。我們正處于商業模式激變的年代,食用菌分會要不斷創新,學習和運用“互聯網思維”才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相關鏈接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成立于2002年,是由一百多家遍布在中國各個食用菌產區從事食用菌生產、加工和出口貿易的企業組成的行業組織,會員企業代表了中國食用菌生產、出口行業的整體水平和實力。
分會主要負責全國食用菌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協調、服務、促進和維權工作。經過多年培育和摸索,食用菌分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在國內外食用菌業界占有一席之地。食用菌分會從一開始干、鮮香菇出口貿易協調,鮮香菇“預核簽章”出口管理;2006年日本厚生省對進口食品實施“肯定列表”制度,我食用菌產品先后多次在日本被厚生省檢出農殘超標,隨著配合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處理農殘違規案例工作開展,發現我國食用菌千家萬戶“小作坊”生產方式有致命缺陷,很難做到食用菌產品“食品安全”;分會工作重心放在食用菌生產標準化基地建設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在國內率先推進食用菌工廠化栽培模式,并多次組團至日本、韓國、荷蘭、德國、波蘭、臺灣地區等食用菌產業發達地區考察,并在國內組織各種食用菌國際、國內會議極大地推進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目前,分會把工作重點放在食用菌深加工,注重發展食用菌生物科技休閑養生產業上,長期致力于中國食用菌產業提升。
分會曾多次參與國內外大型食用菌會議的策劃、組織和實施工作,成功地策劃、組織第一至七屆中國蘑菇節;2007年8月在云南楚雄召開第五屆世界菌根食用菌(野生菌)大會;2009年9月在南通召開的第五屆國際藥用菌大會;2012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八屆國際食用菌大會和2013年8月底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國際藥用菌大會,在國內外食用菌業界非常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