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靠著科研和現代化農業技術,申城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結出了碩果。筆者昨日獲悉,與松茸齊名的鹿茸菇目前已在上海培育成功,首批3萬公斤“鹿茸菇”陸續應市,在年終歲末為市民餐桌帶來新鮮健康的嘗試。
上海是一個擁有2300多萬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人口不斷增長,蔬菜的剛性需求也隨之增長。隨著城市發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蔬菜的需求也由簡單滿足數量提高到對品質和多樣性的全面要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菌菇類產品在上海市場上的日流通量就在200噸左右,各種高質量、高檔次、高品位、新穎化、特色化菜品越來越受到關注。生產是消費的源頭,建好“菜園子”才能豐富“菜籃子”。因此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大菜籃子工程實施力度,大力發展新產品,對解決農產品“需求總量剛性增長、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次滬上成功培育的鹿茸菇,學名荷葉離褶傘,是一種與松茸齊名的食用菌,素有“聞則松茸蘑、食則鹿茸菇”之說。它不僅吃上去滿口醇香,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糖尿病、高血壓等六大疾病有輔助治療效果。但就是這一與松茸比肩的鹿茸菇野生數量卻十分稀少,國內人工培育的產品更少。上海福茂食用菌有限公司從2006年起不斷艱苦攻關,首先在野生種馴化基礎上選育出來適合工廠化栽培的優良菌株,并且通過反復試驗,攻克了栽培過程中芽出量少、成品率低、單產水平不高以及容易發生疫病侵害等難點,迅速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將這一珍稀品種成功實現了工廠化量產栽培。據悉,人工培育的“蕈之源”牌鹿茸菇口感上與野生菇不相上下,價格上更具優勢,上市以來受到了市民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