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福州11月3日電(記者孟昭麗)七年前,從福建福清攜200萬元來到古田縣泮洋鄉建興村投資生產銀耳,楊謀明至今還慶幸自己當年所做出的選擇。
“我走了許多地方后才發現,只有這里的地理條件最適合生產銀耳。”楊謀明在這里建了80多間生產房和發菌房,每年可產出銀耳100余噸,客商從四面八方前來收購,銷路不愁。
山巒起伏、河谷交錯,冬短夏長、氣候溫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古田當地老百姓熱衷于種植食用菌,也吸引了不少農業大戶前來投資,在當地,80%以上農戶從事食用菌產銷活動,直接從事食用菌產業人員達30多萬人。
2012年,古田縣共栽培各類食用菌11.96億袋,鮮品總產量近71萬噸,生產產值36.8億元。“古田已發展成為全國食用菌生產產量最高、規模最大、品種最多的示范縣。”古田縣委書記吳達金說,食用菌產業對古田縣來說,是老百姓的錢袋子,維護產品質量安全,則是保護支柱產業的生命線。
走進古田縣的鄉村,隨處可見一座座菇棚。來到這些坐落在青山綠水間的菇棚里,一陣陣菇香撲鼻而來,菇農們各司其職,有負責種植的,有采摘的,還有一些老者在一旁為采摘下來的菌菇剪蒂。
在楊謀明所開發的森農食用菌生產基地里,50多位菇農在這里工作。菇農吳回春告訴記者,“我們的收入和銀耳每年的銷售情況直接掛鉤,好的時候一年可以賺十幾萬,差的時候也可能虧本,銀耳對生長的環境要求很高,管理要很嚴,連清洗的水都要山里的泉水,稍有一些污染,一年就白干了。”
“老百姓視之為命,我們更是要打造好。”古田縣農業局黃有存坦言,上世紀90年代,古田食用菌產業曾因熏蟥增白加工事件遭遇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