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菌鄉”之稱的易門縣,近年來依托以野生食用菌為主的林下資源開發,走出了一條野生食用菌、林藥、林菜、林畜復合發展之路,2萬多戶林農靠拾菌、采蕨、養畜增收致富。
易門縣是林業大縣,全縣有170萬畝林地,森林覆蓋率達72%。如何用好生態環境,用活自然資源?經過幾年來的摸索,易門縣林下產品從單一的上山拾菌到野生食用菌、林藥、林菜、林畜復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以野生菌為主,催生出多種林下復合經營之路。
易門野生食用菌開發較早。1984年,該縣就建成全國首個野生食用菌加工企業—易門食用菌廠。2005年,首屆“中國·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會”在易門舉辦。連續9年的菌交會,讓易門在全國叫響了“菌鄉”品牌。在野生菌交易的帶動下,縣城建起了野生菌美食城,吸引了眾多餐飲企業入駐,催生了易門特有的飲食文化。易門益生公司總經理馬正方說:“這幾年接待了上海、杭州等地高端酒店的30多位廚師長,銷出不少野生菌。”如今,在縣城內以菌火鍋、菌全席、菌子宴為主的餐飲店有近百家。特有的飲食文化引來了八方賓客,集聚了人氣、財氣,而且還打響了“菌鄉”品牌。
依托以野生食用菌為主,推動林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農民致富的新路子。該縣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引導農民積極發展元寶楓、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木和藥材種植,并在林下養殖馬鹿、野豬、野兔、山雞等畜禽。“去年,縣里出現了3家從事林下經營的林業專業合作社,經營林地7200畝。叢山、益生、康源、山里香、恒源5戶林業龍頭企業,帶動了全縣50萬畝林地林下資源開發。據估算,今年全縣的野生食用菌產量達5000噸,野生蕨菜達4000多噸,全縣有2萬多戶林農靠拾菌、采蕨增收致富。”縣林業局副局長馬雙喜介紹。
易門縣林業企業借助“菌鄉”品牌,正在“茁壯成長”。“叢山”投資9500余萬元,建設年產5萬噸食用菌項目;“恒源”投資2260萬元,建設年產2600噸食用菌項目;“康源”正在加快培育塊菌等菌類的人工繁育力度;“恒源”“山里香”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體系建設,做大做強林下產業。目前,易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冰片生產基地、野生蕨菜加工基地、國內知名的野生食用菌加工聚集地。(原標題:易門林農樹下“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