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南靖南坑鎮南坑村臺企漳州天綠菇業有限公司杏鮑菇栽培房內,十幾名工人正忙著采收成熟的杏鮑菇。“我這片菇房,每天能產杏鮑菇將近10噸。”公司老板黃文廣說。
在南靖,提起杏鮑菇生產企業,天綠菇業公司名號響當當。從2005年開始栽培當地無人種植的杏鮑菇,僅3年時間,天綠菇業公司就成為漳州市的龍頭企業。
2005年初,經朋友介紹,在臺灣從事建筑業的黃文廣來到南坑鎮,打算發展農業,幾經篩選后,黃文廣決定專門培育杏鮑菇。“杏鮑菇可以長途運輸,采收冷凍能保存2個多月,它是珍稀食用菌新品種,集食用、藥用、食療于一體,售價比平菇高三到五倍。”黃文廣說。
但杏鮑菇對生產工藝及技術要素的要求很高,全程需以溫控室低溫栽培,無農藥、無污染。第一次試種,黃文廣投入20萬元,培育10萬袋菇包。沒想到,由于滅菌不徹底,種植未成功,只得從頭再來。幾經配料、滅菌、栽培溫度、消毒到疏菇、包裝等多環節細心檢查,摸索調試,終于成功。
同年6月,他投入2000萬元,創辦漳州天綠菇業有限公司,從臺灣引進菇種和種植技術。公司現建有50畝的杏鮑菇培植中心和杏鮑菇生產廠房,采用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為改變杏鮑菇傳統滅菌方式耗時長、效率低的問題,黃文廣帶領公司員工,用時13個月,“鼓搗”出一臺高密封性、性能穩定的高壓滅菌爐,使杏鮑菇滅菌時間從原來的36個小時一下減少到5個小時。這臺高壓滅菌爐也成為公司杏鮑菇生產的“法寶”。
越“玩”越認真。在解決滅菌等方面的技術問題后,天綠菇業公司的杏鮑菇產量和品質愈來愈穩定。很快,公司優質的杏鮑菇就叫響全國各地,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熱銷,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公司還建立市場鮮菇營銷體系,做到鮮菇周年均衡生產,供應市場。
在創業的同時,天綠菇業公司無償將食用菌栽培技術、高壓滅菌技術傳授給當地從事食用菌生產的工廠和百姓。如今,當地的技術工人已基本上掌握了該公司的先進技術。黃文廣說,把臺灣先進的菌業生產技術帶回大陸是他的愿望。
經過多年的發展,漳州天綠菇業有限公司在漳州已有3家工廠,杏鮑菇日產量從原來的6噸躍升到現在的35噸,年創產值8000多萬元,成為全省最大的杏鮑菇工廠化規模化生產示范企業,并輻射帶動十余家企業,推動南靖縣杏鮑菇產業上規模、上檔次和可持續發展。(原標題:越“玩”越認真 整出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