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由于受小農經濟傳統觀念的束縛,陸良縣三岔河鎮三岔子村絕大多數農民始終局限在人均0.53畝土地上種食用菌。
糧食、栽烤煙,收入不豐盈,小康之夢難圓。怎樣才能找到一條致富的金光大道?村支書張雙學思來想去,決定利用當地豐富的稻草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引導農民大規模種植 2001年,張雙學帶領30多名村組干部和部分黨員開始試種了6000平方米蘑菇,當年就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03年,由當地村組干部、食用菌種植大戶、專業技術能手、營銷能人登記注冊參加的“三岔子村食用菌蔬菜協會”和“三岔子村食用菌營銷協會”應運而生,從根本上解決了“怎么種”、“如何銷”兩大難題。2008年,為了使食用菌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應,張雙學依托三岔子村食用菌協會與湖南一家公司按照“協會加公司連基地帶農戶”的運作模式進行深度合作,新建日產1000公斤的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冷房車間11個,實現了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加工收購目標。到目前為止,三岔子村年產食用菌1100多噸,實現產值1400多萬元,農戶純收入600多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蘑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