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位于濱城區楊柳雪鎮的濱州科力菌業有限責任公司原料發酵場上,自走式拋料機正在將棉柴和牛糞攪拌在一起,出口端堆積了小山般的蘑菇培養料。“這些料除去我公司使用外,大多數都提供給附近的蘑菇種植戶。蘑菇收獲時節,附近種植戶都將蘑菇運到公司里,統一進行打冷包裝,然后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像現在村民種植的600平方米蘑菇大棚,一年兩批收成,每批可獲毛利潤4萬元,一年一個普通大棚可收入8萬元。”該公司負責人蘇志堅說。“目前,我們已經帶動周邊農戶種植了400多個大棚的蘑菇。
這是濱城區生態農業與農村新能源示范項目中的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種植食用菌項目。2012年以來,濱城區以農業生態高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環境改善為目標,采取政策集成、項目集成、技術集成的方式,實行統一規劃,集中投入、重點突破、分步實施,打造農業生態和農村能源建設的新樣板,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農民生活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秸稈種植食用菌項目實施以來,已帶動梁才街道、秦皇臺鄉、楊柳雪鎮的3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9個行政村,20多個專業栽培戶,重點推廣棉柴栽培雙孢菇、玉米芯栽培草菇和平菇等新技術,利用蘑菇栽培轉化利用棉花秸稈、玉米芯、玉米秸等作物秸稈。該項目主要由濱州科力菌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重點推廣棉柴栽培雙孢菇、玉米芯栽培草菇和平菇等新技術。截至目前,已發展蘑菇大棚880個,轉化利用棉花柴、玉米芯、玉米秸等作物秸稈880萬公斤。(原標題: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 柳雪鎮發展880個蘑菇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