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新林林業局在鞏固和擴大食用菌產業養殖規模的基礎上,將產業發展重心調整到創新管理模式、提升科技水平上來,有力地推動了食用菌產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
創新管理方式,新林區在推進原有食用菌養殖基地建設的同時,新開辟了塔源、宏圖、大烏蘇、新林四個食用菌棚式基地,共計建大棚80棟,用于養殖吊袋棚室黑木耳及滑子菇。截至目前,這個區共建立食用菌養殖基地23個,總面積3300畝,養殖食用菌8210萬袋,每個基地30萬袋以上大戶平均達10個以上;以特色食用菌養殖示范戶、示范基地等形式,引導養殖戶增加食用菌養殖類別,擴大市場的銷售份額。2013年,累計養殖滑子菇1520萬袋、猴頭10萬袋、平菇20萬袋、香菇50萬袋、靈芝2萬袋、椴木耳110萬袋。建立健全“企業+基地+協會+示范戶”經營模式,發展訂單經濟,各類產業協會、合作組織達到38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進一步提高。
提升科技水平。與地區農林科學院合作,在農委成立了綠色產業技術推廣服務站,經過2年的試驗研究,繁育出了耳片厚、產量高、口感佳的黑木耳新品種興安一號、二號。通過大規模的推廣驗證,每袋產量可提高10~20克,每公斤售價提高20元。加強先進技術引進工作,組織黨員干部、職工群眾赴伊春、虎林等地考察人工藍莓、黑木耳、北藥等產業,引進并推廣單片小耳技術。新林木耳菌袋打孔由120孔增加到180~220孔,木耳品質大幅提升;上外地考察歸來的塔源林場職工劉福才學習引進了棚室吊袋木耳技術,2013年投資建設320平方米大棚10棟,并購進熱風爐5個,養殖吊袋小孔木耳40萬袋,吊袋木耳技術以其產量高、無雜質、口感好,溫度、濕度自我控制等特點,經濟效益顯著提升,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我的木耳我做主”。為了提升食用菌科技水平,新林區在建立健全區鎮兩級技術指導體系的同時,與地區農林科學院就林下經濟5大產業、21個重點基地進行了科技服務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