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福州市農業局聶德毅副局長帶領市食用菌辦、質監處、經管站一行人員到羅源霍口調研食用菌產業發展,考察了羅源縣歧峰山水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了解該社發展情況,并根據其特點提出用好惠農政策,探索建立可追溯體系,積極申報綠色食品認證,打造品牌,將合作社不斷壯大的建議。
“與養豬業相比,食用菌產品獲利更多,保存更久且不受自然條件限制。”羅源縣歧峰山水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的肖國水對調研人員表示,走進現在的福州羅源霍口畬鄉,風景優美的畬山水景區,格局有致的農家小院,寬闊的水泥村道。據了解,五六年前霍口鄉養豬業最高峰時達幾十萬頭,產生的垃圾和污水肆意排放,生活環境污染嚴重,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臭氣。大規模養豬使環境惡化不斷加劇。2007年,羅源霍口鄉村民由嘗試性的轉業生產菌菇到放棄養豬業全身心地投入到菌菇類產銷中。與此同時,霍口鄉對原有的鄉村環境進行整修,建立了公共活動場所、垃圾焚燒爐、公廁等,增設垃圾箱、文化宣傳欄,并治理了該鄉轄區內的污染溪流。
轉型食用菌業不但凈化了羅源霍口畬鄉當地環境,還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肖國水簡單地算了一筆賬:如果以2萬元成本種植菌菇,每年差不多可產8000袋,每袋以2000元銷售,每年可獲利1.6萬元。一年差不多比養豬多獲利近1萬元;在生活中的空閑時間、舒適度、環保衛生等方面也比養豬有優越性。菌菇類容易保存的特點無疑就可以降低了我們生產成本,還有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高,菌菇產品日益受歡迎,銷路一般不愁。”肖國水感慨地表示。接下來將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和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成為產業轉型和環保農業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