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青海頻道西寧08月16日電 互助土族自治縣地處高原,氣候涼爽,大氣、水源、土壤無污染,適宜的自然地理條件是發展低溫珍稀食用菌的理想環境。 從2000年開始試種雙孢菇成功以來,栽培面積由2003年的300多平方米發展到2005年的4.2萬平方米。發展地區從開始的威遠鎮等川水、淺山地區,逐步擴大到邊灘等腦山地區。
臺子鄉2004年種植雙孢菇產量高,效益好,每個0.5畝棚,每棚產菇1750-2000公斤,總收入為7000-8000元,除去成本,每棚純收入5000-6000元,收入十分可觀。得到實惠,嘗到甜頭的農民種植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目前,五峰、南門峽等地去年栽培的隔年越冬的雙孢菇采收基本結束,臺子、邊灘今年春季栽培的雙孢菇正在產菇高峰期,南門峽、東和等地生產的雙孢菇已開始采收。估計今年全縣4.2萬平方米雙孢菇生產按每平方米8公斤計算,總產可達336噸,每公斤按4元計算收入可達134萬元,每棚收入達4480元,純收入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