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地處偏遠的牛毛塢鎮一掃往日的寧靜,每天車來人往川流不息。浙江、福建、山東等50多位外地客商聚集此地,設立收購點達100多個,客商們每日見棚就鉆,挨家挨戶地調查食用菌品種和產量,農民足不出戶就將食用菌銷售一空。這絕不是偶然,用客商的話說,牛毛塢鎮有兩個第一,一個是食用菌的品質,一個是良好的市場環境。
牛毛塢鎮的食用菌個頭大,色澤好,品質優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時間,食用菌在牛毛塢鎮遍地開花。張家堡子村的韓安才老漢是村子里率先發展香菇產業的農民,年輕時就好侍弄食用菌,多年來,通過自費到外地學習以及在生產實踐中積累的經驗,韓安才掌握了香菇栽培的全套實用技術,僅僅幾年工夫,已經成為十里八村首屈一指的香菇大戶。在他的帶動下,如今,張家堡子村已經成為有名的“香菇村”,全村菇房總面積大于民房總面積,僅此一項,戶均增收萬余元。
由于地處偏遠,牛毛塢鎮的食用菌發展也曾一度面臨著銷售、原料等難題。為了破解這一發展瓶頸,鎮黨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為了讓信息相對閉塞的山區農民“耳聰目明”,鎮政府每天通過有線電視和廣播公布食用菌行情和供求信息。為了解決天然林禁伐后種菇原料供應難題,鎮政府先后投入近60萬元,建設了3000畝刺槐原料林,進入輪伐期后,可保證500萬袋的食用菌生產需要。鎮黨委書記仇寬說:“農民一家一戶辦不了的事,政府有責任把它攬過來。”
不僅如此,今年初,牛毛塢鎮還把針對食用菌收購點的工商管理費從2400元一舉降到了630元。常駐鎮里的外地客商每人都有一張“警民聯系卡”,派出所所長和鎮主要領導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處理客商投訴和建議。讓人放心、舒心的軟環境吸引了大批的外地客商,今年該鎮又新建了農副產品加工企業2家,大小冷庫也從去年的7個增加到了11個。
如今,走進牛毛塢鎮,幾乎家家戶戶的庭院里都有一個大棚,那就是菇農精心搭建的菌棚,菌棚里種植的是各種各樣的食用菌,全鎮4200戶農民有60%搞食用菌生產,戶均純收入近萬元,食用菌種植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