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縣清源鄉三望洋村菇農李典燦最近可開心了。8月 9日,在一排排雪白的袖珍菇堆旁忙活的他高興地對筆者說道:“我今年種植袖珍菇 20萬筒,每筒可得純利潤一元多,一年收入不下 20萬元?!苯陙?,清源鄉依托聯動中心網絡、食用菌協會,引進人才,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廣拓銷路,為農民拓開了一條致富路。據初步統計,今年清源鄉菇農累計種植袖珍菇 500萬筒,預計純收入達 500萬元以上。
近年來,花菇市場受到沖擊,種植花菇消耗木柴量大,成本高,菇農收入銳減。為幫助菇農走出市場低谷,增加收入,該鄉駐村干部幫助菇農引進適合該地種植的袖珍菇新品種,并引導菇農成立食用菌協會,爭取到縣食用菌研究所技術員陳民忠到三望洋村掛點駐村,促進袖珍菇種植技術革新。在技術員的指導下,該鄉菇農用玩具廠下腳料、棉籽殼代替原料雜木屑,將雜木屑的含量從 80%降到 15%,降低了木柴消耗,保護了生態環境,還使袖珍菇成本每筒下降 4分錢,僅此一項可節約成本 20多萬元;在生產第五潮菇時將菇筒底部割開,縮短袖珍菇生產周期 1個月,提高產量 10%到 15%;改筒菇傳統灶式滅菌為蒸汽滅菌,減少薪材 15%。
菇農科學種菇,干部幫找市場。去年,該鄉聯動中心干部兵分兩路前往福州、上海等地聯絡客商、拓寬銷路,袖珍菇供不應求,價格一路看好,平均市場價每公斤達到 6元以上。如今,清源鄉僅袖珍菇保鮮庫就達 36個。(張田生 葉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