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菇大戶帥勝杭
采了山核桃種香菇,割了水稻栽大球蓋菇,廢棄的桑枝、桃條、玉米芯、茭白葉收了來培育黑木耳、金針菇、秀珍菇……同樣的土地、同樣的資源,以一種神奇的方式開始新循環。這是一個變廢為寶的夢想,亦是一個發展新型農業的夢想,兩個夢想借助科技力量變成生動的現實。
進入6月,帥勝杭的手機就“熱”起來了,電話一個接著一個。
大大小小的貨車從上海、江蘇、杭州市區開到他位于臨安島石鎮山川村的種植基地前,等待收購今年的新品。
“白露到,竹竿搖,滿地金”,說的是每年白露節氣,臨安山農開始采摘山核桃的豐收場面。眼下剛進入夏季,這位山農卻已經靠著山核桃迎來“滿地金”。
這是怎么回事?
“山核桃的廢棄物,最外層的蒲殼和做手撥核桃剩下的硬殼,曬干、粉碎后做成菌棒,用核桃殼種香菇,就是我的方法。”
帥勝杭說,家里有600多棵山核桃樹,靠賣山核桃每年有10多萬的收入。如今,利用山核桃殼種香菇,去年60畝地產值超過400萬元。
杭州農科院的專家說,利用農業廢棄物種植食用菌的案例,還有水稻、桑枝、桃條、玉米芯、茭白葉等多個有意思的版本。今年,它們將“組團”代表杭州沖擊浙江省科技進步獎。

農機師上門指導。
一個變廢為寶的夢想
核桃殼可以種香菇
臨安島石鎮,約有核桃林8.5萬畝,是杭州山核桃主產區之一。
這里的祖祖輩輩靠山吃飯,憑辛苦賺錢。
老帥說,如今的收獲,源于當初的一個變廢為寶的夢想。
“有一年,說好到我家幫忙摘山核桃的安徽工人不來了,一打聽,說去種香菇去了。采山核桃收入不低,難道種香菇會有更好的收益?”帥勝杭很好奇,跑到安徽去取經。
地里轉一轉,心里就有了底。他發現,香菇的行情挺不錯,臨安的核桃每年就采一個多月,可以考慮發展副業。最重要的是,當看到培育香菇的基礎材料時,老帥眼睛亮了。
“香菇培育除了專用的輔料外,還需要用到雜木屑,木屑要求密度高、不容易腐爛,這種特性跟核桃蒲殼不是很像嗎?”
帥勝杭人勤快,心思細膩,他有了一個突發奇想:能不能用核桃殼養香菇呢?
帶著這個大膽的想法,他找到了杭州市農科院的專家。
“山核桃采收后的蒲殼管理,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臨安核桃多產量大,農戶常常將蒲殼隨手倒在村口、路旁、墻角甚至河道里,蒲殼含有大量生物堿,很容易造成水污染,嚴重影響環境。”
周祖法,杭州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長,從事食用菌科研工作20多年,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種植食用菌一直是他所在團隊的主攻方向。
他說,山川村海拔500多米,周邊群山環繞,早晚溫差大,且蒲殼資源非常豐富,是栽培香菇的理想場所。
- 下一篇:重慶南川區大力促進香菇產業發展
- 上一篇:慶元左溪鎮開展食用菌特色農業保險工作
0 條相關評論